市井觀天
【GCF 活動回顧】「一起躺平」退修日
都市生活急速,「躺平」不僅是我們「需要」休息,「躺平」更是讓我們回到上主所創造的自然,讓我們明白人並不能控制時間。
12月14日的「一起躺平」退修日已經完成。
在營會中,參加者一同默想馬大和馬利亞 的故事。
帶領的歐醒華牧師提到,過往我們或許會污名化馬大,但耶穌其實沒有斥責她。
故事的重點是在於我們能否辨識自己的處境,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情——現在是我需要專注聆聽上主 的時候?還是我需要勤勞的時候?
退修以互相代禱和聖餐 作結。
在主的筵席和聖靈的恩典中,信徒之間真誠的分享與代求,是教會群體中的美。
感謝上主在退修中給予眾參加者安歇的時間和得著,願是次營會都能令大家在忙碌中有一點得力。
【詞畢達意-躺平】
「躺平」是指以佛系消極生活態度面對一切,因著努力都無法得到回報,便乾脆不努力。這種精神通常體現在年輕人身上,他們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子、「不做韮菜」,不回應社會及別人給予自己的期望。
這用詞來自源自2021年內地網絡一則名為《躺平即是正義》的貼文,裡面提及:「我厭惡那種一輩子為了鋼筋水泥和『傳統的家庭觀念』,人不應該如此勞累……」
英文則有「Goblin mode(哥布林模式)」,它與中文「躺平」有少許不同。前者更多是指消費垃圾食物、無視自己外表等,代表一個人毫無歉意地自我放縱、懶惰、邋遢或貪婪的行為。
雖然不少上一代或會批評這種「放䠋(pe5)」的想法,但蔡瀾在一次訪問中卻這樣回應這種躺平文化:「本來就應該這樣!」
是的,躺平本來就是人的天性。可以選擇的話,有誰不想躺下休息?
面對高壓、不斷強迫你努力的環境,偶然躺平也是必須的。邀請您花時間來一起躺平,察驗自己的內心,也察驗聖靈在我們生命中的工作。
====================================
有關「詞畢達意」:
語言可以幫助我們明白這世界的意義,亦可成為被利用的工具。這系列分享常被引用的詞彙,從信仰出發,以另一向度反思其背後的意思,嘗試還原詞語本來的深厚意義,讓語言繼續傳達我們所信的道(logos)。
【留白】
【你完美嗎?還是垃圾?/事工幹事Herbert】
「你不夠好!你比不上他!你是垃圾!」
許多人看起來可能很成功、專業和能幹,但內心深處總有把聲音在控訴。
很少人會覺得自己是完美無瑕,或多或少都會有些自卑,覺得自己某方面不如人。
我想起在神學院選修《約伯記》這一科的時候,以一位雕塑家的角度去思考創造者和受造物之間的奇妙關係。作為創作者,我會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設計和塑造作品,包括作品的內容、使用的技術等等。作品可能是帥氣的、開心的、憂傷的,只有我才知道。這讓我想,如果這些作品能活過來並開口,它或許會問:為什麼作者會把我塑造成這個樣子?
這又與《約伯記》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