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解文章: 成人靈性

【IT人職場省思:黑白之間】

IT是個神奇行業。他們做事時,沒有人會察覺他們存在;但當他們沒做事、或做錯事,全世界就會群起攻之。例如,你在公司傳送一個電郵,幾乎沒有人會因為順利把電郵送出而對公司IT說:「太好了,能夠send到email,感謝IT。」但如果你發現怎樣弄也傳不出電郵,當你找到IT時,他們可能已在受靶。

【在職場傳福音:但那是一個怎樣的福音?】

談到職場使命實踐,信徒很自然就想到向同事「傳福音」。然而,現實職場中不少基督徒聲名狼藉,所謂職場見證往往令人啼笑皆非。莫說帶人回教會信耶穌,平日同事甚至對其避之則吉。

【在創傷中重遇基督 | 黃頌鉉牧師】活動回顧 Part 2-約翰的基督:受傷者的福音

上回提到在約翰福音的研究中,約翰福音中數處有關「逐出會堂」的描述令學者推斷作者可能是受到一定程度的創傷經歷,以致在約翰福音成書的過程中,表層是在記述耶穌和門徒如何遭受猶太人的逼迫,將猶太人刻劃成與耶穌跟隨者對立的勢力,實則影射成書時期猶太人對約翰群體的壓逼。

【在創傷中重遇基督 | 黃頌鉉牧師】活動回顧 Part 1-淺談創傷理論:新約與《約翰福音》研究

「創傷」是指一個令人震驚的事件或一系列具有長期影響的事件,創傷的經驗震撼了一個人對世界和他人的理解。創傷者的行動往往與其創傷經歷有直接關係,這些經歷甚至可以合理化某些報復心態和暴力行為。而且因為媒體的傳遞,創傷經歷具有感染力,創傷者可以不在現場,而透過影像一同經歷創傷。
值得注意的是,聖經也是在很多創傷的背景下寫成,例如:耶路撒冷被毀(587BC)、被擄巴比倫、羅馬殖民、耶穌被釘十架、聖殿被毀(70AD)等等。在這些創傷性的背景中,經文流露著創傷的表達,而且不是每一段經文都是大團圓結局,例如耶利米哀歌和詩篇 88 篇,經文最終都沒有為讀者提供盼望。這些創傷文學正是在聖經中不時出現,卻又很難解釋和應用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