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職場神學大流行 之 職場召命盲點】

Share

過去十多年,香港掀起股「職場神學」熱,各大機構及神學院爭相推廣,鼓勵信徒思考自己職場中的「召命」。但當中流行的論述卻被人詬病為「中產神學」,只有在公司中有若干權力和位置的,才能在工作中明顯為其周邊環境作一些改變。到底這種神學的問題出在哪裏?

傳統的召命觀,源於馬丁路德提出的「天職」概念,認為上帝安放各人在其位置,有著各自對世界的功用。但進到現代工業及商業社會,不少工作出現「異化」, 員工變成一個個大架構中的小齒輪,很多人都不能直觀地將手上的工作連到一份積極的意義(加上香港無人會認為自己的召命是去做厭惡性工作)。結果,人日復日努力耕耘,但卻看不到或分享到自己工作對社會有什麼所謂成果。在這種環境下,空談「職場召命」自然離地萬丈。

這種召命觀的盲點,在於將「召命」等同於人的「正職」或為其帶來主要收入來源的職業,先入為主假設召命必然發生在自己的辦公室中。然而,上帝是呼召人生命的全部,包括職場,但不限於職場。甚至即使你認為自己朝九晚五的工作只是在「等夠鐘」,但若這份職業能在財政上去支持你在工餘時間做更多你認為有意義、但未必能帶來金錢的事情,例如社會關懷或是藝術創作,你的「工作」仍然在背後扮演著一個幫助你實踐召命的角色。

尋找自己手上工作的意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使命實踐的過程殊不容易,因為世界和人本來就很複雜。但是,當你開始認真反思和整理,拒絕接受簡單且不合適的答案,你距離找到自己人生的拼圖,又再近了一步。

Share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