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畢達意

【詞畢達意-躺平】

「躺平」是指以佛系消極生活態度面對一切,因著努力都無法得到回報,便乾脆不努力。這種精神通常體現在年輕人身上,他們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子、「不做韮菜」,不回應社會及別人給予自己的期望。

這用詞來自源自2021年內地網絡一則名為《躺平即是正義》的貼文,裡面提及:「我厭惡那種一輩子為了鋼筋水泥和『傳統的家庭觀念』,人不應該如此勞累……」

英文則有「Goblin mode(哥布林模式)」,它與中文「躺平」有少許不同。前者更多是指消費垃圾食物、無視自己外表等,代表一個人毫無歉意地自我放縱、懶惰、邋遢或貪婪的行為。

雖然不少上一代或會批評這種「放䠋(pe5)」的想法,但蔡瀾在一次訪問中卻這樣回應這種躺平文化:「本來就應該這樣!」

是的,躺平本來就是人的天性。可以選擇的話,有誰不想躺下休息?

面對高壓、不斷強迫你努力的環境,偶然躺平也是必須的。邀請您花時間來一起躺平,察驗自己的內心,也察驗聖靈在我們生命中的工作。

====================================

有關「詞畢達意」:
語言可以幫助我們明白這世界的意義,亦可成為被利用的工具。這系列分享常被引用的詞彙,從信仰出發,以另一向度反思其背後的意思,嘗試還原詞語本來的深厚意義,讓語言繼續傳達我們所信的道(logos)。

【詞畢達意-投資】

投資」是指投入一定的資源在某個地方,累積一段時間後,相信在未來將會獲得更多收益。
不少人決定不把錢放在銀行,反而是選擇投資,對抗通脹,盡力保持現有資產價值。除了金錢要投資,你的人生其實在各種大大小小的選擇下,亦可以進行「投資」。
你的人生正在投資於甚麼事情上?你曾否想過你的人生可以為上帝投資?
讓我們一齊查考聖經,看看會否找到一點光照,引導你繼續前行
經文與主題:
11月6日 :主給你幾多?—託付與任命(太廿五14-30)
11月13日:怎樣賺大錢?—工作與理財(提前六3-19)
11月20日:為未來打算?—投資與解決生命難題(王下廿1-21)
11月27日:生命可規劃?—積極追求與放下順從(書十四6-15)
帶領:崔浩橪先生(會計及數據顧問)、鄒佩貞小姐(銀行客戶經理)、蔣文忠博士(FES總幹事)
日期: 11月6日、13日、20日、27日(星期三,共四次)
時間:晚上8:00 – 9:30
地點:Zoom Meeting(確認報名後將電郵連結)
對象:在市井打滾的大專畢業生
費用:會員$350、非會員$400(繳費方法請參閱報名表格)
查詢: hkgcf.info@gmail.com
截止:10月30日(星期三)
===================================
有關詞畢達意:
語言可以幫助我們明白這世界的意義,亦可成為被利用的工具。這系列分享常被引用的詞彙,從信仰出發,以另一向度反思其背後的意思,嘗試還原詞語本來的深厚意義,讓語言繼續傳達我們所信的道(logos)。

【詞畢達意-導師】

「Mentor」一詞概念來自荷馬史詩《奧德賽》:主角奧德修斯在特洛伊戰爭期間,臨行前將兒子泰勒馬科斯交給好友曼特(Mentor)。曼特教導泰勒馬科斯各種知識,引導、鼓勵和支持他成長,兩人情同父子。故事中,曼特其實是由智慧女神雅典娜化身而成,希望藉此幫助奧德修斯。

來到今天,曼特和泰勒馬科斯這種關係演變成「師友關係」。通常是一個資深的行業前輩,以其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帶領及教導年輕的後輩。他們之間的關係大多是從上而下,以往的師徒制便是這樣。師傅由零開始,逐步訓練及傳授行業知識,特別是獨門秘訣,直至徒弟全部學會,能力足以獨當一面。

在知識隨手可得的時代,我們或許不需要這種教導知識的導師。工作上,不少行業追求效率和個人表現,更不可能出現這種導師。可是,我們面對職場上的種種變化、限制和困難,要在工作上帶著使命去做,困難重重。我們需要另一種導師,作為使命路上的指導者,跟隨他學習如何活出使命。就像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以利沙看著老師以利亞,以他作為榜樣,學習承擔上帝的使命。

===================================
M+M老師同行計劃:
時段:2025年1月1日 – 12月31日
(包括三個為教師而設的講座、工作坊及一次退修日營)
報名及計劃詳情:https://forms.gle/GQGDT7E9bu532zry8

===================================
有關詞畢達意:
語言可以幫助我們明白這世界的意義,亦可成為被利用的工具。這系列分享常被引用的詞彙,從信仰出發,以另一向度反思其背後的意思,嘗試還原詞語本來的深厚意義,讓語言繼續傳達我們所信的道(logos)。

《詞畢達意 – 處理》

「你今日處理左未?」,有時上司會這樣向下屬查問工作進度。「處理」這詞本來不帶煲貶,大概就是做了、完成工作之意。不過最近卻有一個新的詞彙:「人道處理」,用人性化的角度處理事情,聽來似乎更有道德更有道理,但放眼現實處境卻充滿弔詭性:之前有野豬、如今的倉鼠及其他涉事的動物,均因為醫學理由被人類送去「人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