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靈性

《 GCF 教師退修日2024-留一刻……》

老師日常除了忙碌,亦只有忙碌?
在風高浪急的時代,日衝夜衝的日子常讓我們忘記自我料理。
不如就讓我們留一刻…… 讓神……滋養自己~

導師:
-羅瑞蘭姑娘 ( 現任中華聖潔會大埔堂堂主任及香港大學「樂天心澄」校園靜觀文化教師訓練義務導師;中聖書院及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前副校長和宗教主任)
-蔣文忠博士 ( FES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總幹事 )
-盧家輝先生 ( FES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副總幹事 )

日期:2024年8月19日(一)
時間:上午9:30 – 中午12:30
地點: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上水堂(上水龍琛路三十號 )
活動內容 : 安靜、細察、禱告、聖經信息、分享

費用:全免,歡迎自由奉獻(奉獻方法請參閱報名表格)
名額:30人
報名截止日期 : 8月14日(三)

報名表格:https://forms.gle/kWnjTWci9ML5zNLR6
查詢: hkgcf.info@gmail.com

【GCF初職團契查經回顧-每天來點負能量】

「塞翁失馬」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
到底塞翁獲得駿馬此事孰好孰壞?
這寓言故事令我們知道在世上福禍本來相倚。

在千里之外的古近東,
一個名為「傳道者」的人亦提出了甚麼是「好」與「壞」的問題。

物質的享受,敵不過生死的大限。
有智慧者看得到快樂是短暫的,所有人的終局殊途同歸。
但令有智慧者失足的,往往亦是眼前之利,
與沉醉在享樂之中的愚昧人比較,誰比誰更高尚?

近代的研究相信傳道書的成書年代大約在公元前三世紀左右的希臘化時代。
當時以色列人經歷在巴比倫、波斯、希臘幾個帝國之間數度易手,復國遙遙無期,而流浪和寄人籬下的日子則似乎無窮無盡。
在此環境下以色列人發現昔日「順耶和華者昌、逆耶和華者亡」的黃金法則已不再適用,出現「苦難亦是創造的一部分」的世界觀。

今天我們的人生也有很多無法預測和掌握的隨機性,並不是「敬畏耶和華」就能逢凶化吉。
物質能使我們歡樂和生活得好一些,但去到另一極端它亦會腐蝕我們的心智。
好的日子不是必然,「有限」才是人生的本相。
我們終究無法掌控一切,但在無常中仍能有當下的享樂,其實亦是一種恩典。

「在境遇好的日子你要享樂;在境遇不好的日子你要用心看;因爲上帝這樣安排,也那樣安排,是要叫人查不出身後的任何事。」(傳 7:14)

【留白】

受難節和復活節可謂家傳戶曉的節日,即使不是信徒都會知道這兩個節日是紀念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你又有否曾經問過,如果耶穌有死而復活的能力,為甚麼他不一死就馬上復活,中間要隔著一天的空白?
英國神學家Alan Lewis晚年在抗癌路上將自己畢生的神學反思撰寫成《Between Cross and Resurrection: A Theology of Holy Saturday》一書。他指出現代的基督徒因為太熟悉整個耶穌受難及復活的故事,往往太快跳到了故事的結局-基督在星期天復活得勝,但卻忽略了整個故事的其他部分,特別是在復活前的受難,而這段敘事正正是整個信仰中的重要一環。故「聖週六」這天就是一個很好的視點去完整地感受整個故事,亦防止了星期五的受難和星期天的復活這兩部分互相蠶食了對方,在星期五時就不要太快說基督將會在後天復活。
過往在基督教世界的文化當中,基督徒不知不覺間太強調在復活節中反映的上帝的超越與權能,導致在信徒中間也彌漫著一種精英主義,彷彿上帝照管的象徵就是在世間的各種領域中取得成功去「作好見證」。但「聖週六」中基督的受苦和徹底死亡、以及以此所揭示出來的完整上帝形象,就正正說明了教會並不能只聚焦在上帝光輝的一面。相反,耶穌基督在地上的卑微和與人同行,並以此作為展現其神性的方式,更值得每一位基督徒細思自己的生命如何能活出此信仰。
在承襲自拉丁教會傳統的文化下,我們往往較著重福音的贖罪層面,營造了基督降生就只是為了要解決罪此問題的氛圍。但是,整個基督受難及復活的故事讓人留意到,上帝並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赦罪者,祂對並不完美的人給予認可、甚至願意披上他們有限的樣式,這對現代社會中苦惱於追逐各種外在指標的人來說,是超越贖罪層面的真正福音:人不需要再證明自己值得被愛,在此之前上帝就已經接納自己。
在整個基督故事所反映的信仰中,讓我們都在受難節及復活節中反思,基督徒群體有沒有成為一個接納弱者的空間,而自己的價值觀又有沒有被上帝的自我啟示所折服:放過人,更重要的是放過自己。

【留一刻與你喘息》退修營參加者分享】

3月初,我們一起抽空在沙田山上退省,不同參加者都各有得著⋯⋯

//沒想過Lego可以這麼有效幫助大家分享!:) 幾條問題由淺入深,令從來不玩Lego的我也自然投入其中。大家性格、思考方式不同,砌出來的Lego和背後的想法也很不一樣。能用這種方式迅速卻自然的了解大家,聆聽的同時亦可激發自己的思考,很享受整個過程呢!//

//從師母中去認識到讓自己在信仰和生活中治療自己與神關係,以及在現實生活怎樣表現自己//

//第一次經歷這種聖餐形式,覺得「立體」許多!大家擘開同一塊麵包令我更能體會「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也很感恩講道的訊息與「召命」緊扣,不是陳腔濫調,也沒有夾硬跟營會主題連上關係,卻很自然地幫助參加者預備心思意念,如何在「下山」後延續營會期間開啟的思考,怎樣重新調較焦點,是整個營會很好的總結!//

盼望營會的得著,能成為參加者生命的養分,回到忙碌的生活亦能保持與主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