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
【留一刻滋養自己——GCF教師退修日2024活動回顧】
新學期將始,GCF於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上水堂舉行了久違的年度教師退修日,為準備開始忙碌的一年的老師打打氣,聆聽自己和上主的聲音。
退修以靜默開始,中華聖潔會大埔堂堂主任羅瑞蘭姑娘和各位老師進行安靜練習,從煩囂的生活及工作中抽身,進入退省的空間。接著由FES總幹事蔣文忠博士帶領聖言誦讀(Lectio Divina),默想詩篇,並按需要使用明陣配合老師自己的靈修。小休過後,羅姑娘以「熱氣球練習」幫助各位老師分辨在自己生活中的「滋養」時刻,鼓勵老師從生活細節上的調整幫助自己身心靈的健康。最後整個退修以整理自己退省過後思緒,並一起祈禱作結。
盼望GCF繼續成為一個平台,讓不同的基督徒老師互相連結守望支持。除了退修活動外,「M+M老師同行計劃」亦正在招生,歡迎各位老師參與,在實踐教學使命的路途上彼此同行及探索更多。
【社會文化使命】專業對話論壇——生態關懷與安息日活動重溫
談起「環保」,或許你會聯想到一種無力感,好像總是感覺動員困難、杯水車薪。在這困局下,信仰中的生態關懷又應如何實踐?研究舊約與生態倫理的吳慧盈傳道,及香港基督徒自然保育工作者團契成員Yvonne Lam,嘗試以「安息」作為我們思考信仰與生態之間關係的另一進路。
【詞畢達意-導師】
「Mentor」一詞概念來自荷馬史詩《奧德賽》:主角奧德修斯在特洛伊戰爭期間,臨行前將兒子泰勒馬科斯交給好友曼特(Mentor)。曼特教導泰勒馬科斯各種知識,引導、鼓勵和支持他成長,兩人情同父子。故事中,曼特其實是由智慧女神雅典娜化身而成,希望藉此幫助奧德修斯。
來到今天,曼特和泰勒馬科斯這種關係演變成「師友關係」。通常是一個資深的行業前輩,以其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帶領及教導年輕的後輩。他們之間的關係大多是從上而下,以往的師徒制便是這樣。師傅由零開始,逐步訓練及傳授行業知識,特別是獨門秘訣,直至徒弟全部學會,能力足以獨當一面。
在知識隨手可得的時代,我們或許不需要這種教導知識的導師。工作上,不少行業追求效率和個人表現,更不可能出現這種導師。可是,我們面對職場上的種種變化、限制和困難,要在工作上帶著使命去做,困難重重。我們需要另一種導師,作為使命路上的指導者,跟隨他學習如何活出使命。就像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以利沙看著老師以利亞,以他作為榜樣,學習承擔上帝的使命。
===================================
M+M老師同行計劃:
時段:2025年1月1日 – 12月31日
(包括三個為教師而設的講座、工作坊及一次退修日營)
報名及計劃詳情:https://forms.gle/GQGDT7E9bu532zry8
===================================
有關詞畢達意:
語言可以幫助我們明白這世界的意義,亦可成為被利用的工具。這系列分享常被引用的詞彙,從信仰出發,以另一向度反思其背後的意思,嘗試還原詞語本來的深厚意義,讓語言繼續傳達我們所信的道(logos)。
【淺談見證分享之尷尬】
「講見證」對基督徒群體來說絕不陌生,可算是大大小小聚會中的「指定」動作。在台上分享的生活故事,總是比釋經和神學更能抓住會眾的注意。特別在強調實用的華人基督徒群體文化,不少會眾希望有「屬靈範本」能夠跟隨,指引自己的前路。
正面來說,群體中的見證能夠互相鼓勵,亦提供了實踐真理的方案作參考,但在現實中我們趨之若鶩的「成功見證」卻是充滿著弔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