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解文章: 所有文章

【你完美嗎?還是垃圾?/事工幹事Herbert】
「你不夠好!你比不上他!你是垃圾!」
許多人看起來可能很成功、專業和能幹,但內心深處總有把聲音在控訴。
很少人會覺得自己是完美無瑕,或多或少都會有些自卑,覺得自己某方面不如人。
我想起在神學院選修《約伯記》這一科的時候,以一位雕塑家的角度去思考創造者和受造物之間的奇妙關係。作為創作者,我會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設計和塑造作品,包括作品的內容、使用的技術等等。作品可能是帥氣的、開心的、憂傷的,只有我才知道。這讓我想,如果這些作品能活過來並開口,它或許會問:為什麼作者會把我塑造成這個樣子?
這又與《約伯記》有什麼關係?

【《職場鬥獸》-市井查經系列回顧】
職場有如鬥獸場,各樣物種互相角力,盡見人生百態。聖經人物的職場,雖處古代時空,仍可給我們在心態與行為上有所反思。
是次查經組首先走訪《創世記》中約瑟的兩段記載,第一段是他擔任埃及宰相時處理賑災。這段我們經常拿來當職場見證的故事,結果竟然是約瑟把全埃及人都變成奴隸。作為公共資源管理者,固然有千百個理由不還富於民,但約瑟「做到最盡」的處事手法不禁令我們讀經時抹一把汗。約瑟的管治亦令人思考他是否經歷過甚麼創傷,公司中的殺手也許也有一段坎坷往事。
帶著約瑟為何變成這樣的思考,,接著查經組走進他在埃及早年被冤枉METOO的經歷。當時事業如日中天的約瑟,因桃色冤案而下監。若仔細研究過程中各人的互動,會發現主母因牢牢握著話語權而成最大贏家。控制資訊就能控制輿論,因此我們在判斷是非的時候,實在需要冷靜,時刻留意是否被人刻意引導至某種立場。
冷靜的極致或許就是躺平,而躺平的老闆可能會令責任感重的下屬焦急如熱鍋上的螞蟻。血氣方剛的王子約拿單,眼見父王掃羅不思進取,決定單人匹馬進攻非利士人,結果弄出大頭佛。職場上有人不惜一切建功立業,亦有人尸位素餐;懶惰固然浪費天賦,但是否積極就是好員工、就是善用「得到的位份」,實在值得我們再三思考。
看完「衝衝子」約拿單,最後查經組閱讀處於另一個極端、被老闆賞識卻打死也不願升職的摩西。曾經青春的摩西,在為同胞出頭卻又不被理解後避走米甸,打算從此隱居山林,偏偏就被上帝呼召,再三推搪下最後還是答應。在看到上帝對摩西無限鼓勵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嘗試感受摩西為何當初如此抗拒升職,不思進取的人未必純粹是沒有大志,背後可能也有不為人知的故事。
上帝的話語今天仍然持續對我們的生活說話,包括我們每天的職場。上述四種情況,或多或少都在我們的工作環境中似曾相識。讓我們的信仰都持續與處境對話互動,做一個站於天地之間的職場信徒。

【媒體人職場省思:同一天空下,仍有很多人在努力】
「不要以為一篇報導能夠改變世界。」
年輕記者Billy任職報刊的文藝版,為大眾報導城中最新的文藝資訊。現今科技發達,市民有無限途徑獲取資訊,亦能夠隨意挑選自己想和不想接收的訊息。在這「部落化」年代,媒體對社會作出改變的能力看似大不如前,但Billy仍然相信自己的工作能夠嘗試為社會大眾帶來別異想像,發現新的生活方式與態度。
Billy認為,媒體行業對他的最大鼓舞,是令他知道在香港這個地方仍然有很多人在努力說話。社會中很多無力感源自於孤單,人因覺得已經無人再發聲而感到灰心。但是,在接觸文藝界人士、報導他們的工作此過程中,Billy發現不少人仍然不斷嘗試用作品說話,針砭時弊。看到他們努力喚醒大眾對某些議題的關注、傳揚某些不應被遺忘的價值,亦會令自己從中得到鼓勵,在自身的崗位上繼續堅持。
一篇報導或許未必能夠改變世界,但對人的啟發卻可以帶來無限可能性。看似一潭死水的年代,細看之下仍有漣漪泛起。
【相片為受訪者本人自畫像 :)】

【IT人職場省思:黑白之間】
IT是個神奇行業。他們做事時,沒有人會察覺他們存在;但當他們沒做事、或做錯事,全世界就會群起攻之。例如,你在公司傳送一個電郵,幾乎沒有人會因為順利把電郵送出而對公司IT說:「太好了,能夠send到email,感謝IT。」但如果你發現怎樣弄也傳不出電郵,當你找到IT時,他們可能已在受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