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解文章: 畢談電影

【GCF初職團契月會後記-與神同行】
電影《與神同行》中的主角在離世後被地府審判生前所作所為,當中出現了不少在對錯中遊走的灰色邊界:例如應否隱瞞令人悲痛的真相、結束他者飽受折磨的生命以讓他停止受苦是否合理等等。
雖然電影強烈塑造主角的正義形象,但每個行為背後亦是有著有血有肉的掙扎,並不是輕輕鬆鬆就能作出。
我們現實中的生活未必有如電影般大上大落,但在日常大小的決定有一些也是相當灰色,不能快速直接地判斷是非。
「靈巧像蛇、純良如鴿子」,很多抉擇需要考慮處境,更多時候只能選擇lesser evil。
雖是無奈,但在另一角度看,是我們仍有能力去令我們的選擇在身邊的環境中make a difference,縱使那是多麼微小。
人無完人,如果上帝也是如電影中一樣將我們的一生過錯鐵板一塊地審判,恐怕沒有人能夠找到出路。電影最後主角獲得陽間之人的真心寬恕而過關,當中「寬恕」的位置好比基督信仰中的上帝主動修補人間的裂痕,令人類在面對這個爛攤子仍有重新走出去的可能性。
祈求聖靈在我們的日常中繼續引領我們,在沒有標準答案的世界中繼續作合宜的事。

從《靈魂奇遇記》思考生命/黃凱健
最近戲院重開後第一套看的電影是《靈魂奇遇記》(Soul),是關於一個追尋人生意義的故事。碰巧最近翻閱楊錫鏘醫生(楊醫)《召命:以生命回應神的召喚》一書,特此記下當中的反思。

真相何價?-《新聞守護者》觀後感/吳樹鏗
活在刀口上的職業,以前大家應該會第一時間想像到一些高風險的行業,例如船員、軍人、礦工。但來到2020年,或許大家心中會認同,手持着鏡頭和鋼筆的人是某種人的眼中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