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從政的少年/陳榆

Share

上月四日在區議會選舉完畢後,有機會與三個在不同政黨工作的畢業生飯聚。過去,基督徒對政治的參與,以泛民為多數。久而久之,泛民成為基督徒參政的標籤與投票指引。

在這洪流下,最明顯的是建制派的信徒在教會變成沉默的少數,當大家呼籲七一上街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大聲講他們是行慶祝回歸那條隊。 這個現象同樣出現在建制派的基督徒候選人,他首先面對的不是基督徒選民的質詢,而是自己大學的同學:「你為甚麼參加這個政黨?」 這個現象同樣出現在建制派的基督徒候選人,他首先面對的不是基督徒選民的質詢,而是自己大學的同學:「你為甚麼參加這個政黨?」 小伙子入行也只是際遇的偶然。畢業後找到一份議員助理,一心只想服侍人。誰知真的讓他有機會初試啼聲,可惜落敗之餘,同學的詰問令他思考自己的選擇。 另一個連任的區議員面對抹黑打壓,遠遠比職場的廝殺來得血肉淋漓。穩守突擊抑或全面搶攻?沒有答案,只有行一步,見一步。 另一個小伙子就更有趣,在政黨裡面遇到同志戰友,不懂得如何跟人相處,慢慢發現他們比自己認識的人還友善。 我問他們:「在政治裡面,你們的召命又如何?」

我想他們看英國首相貝理雅的自傳(New Britain: My Vision of a Young Country, Basic Books, 1997),特別提到他看彼拉多的那個chapter相當有趣。 政治是現實也是手段,我想他們比任何一個人更明白這個道理。我跟他們談到這裡,很希望趁他們還年輕的時候,替他們補補神學政治課。聖經怎樣看人觀、政治、手段/倫理,都值得他們深究。 我相信還有很多從政的基督徒默默地在職場上打拼,會後我希望能為他們組成一個小小的政治與神學的補習班供他們進修。

Share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