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象

Share
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契(GCF/畢業生團契), 是一個以畢業生為主的知識分子市井神學運動。
我們匯聚、牧養、裝備、訓練畢業生及在職信徒,塑造他們成為能夠整合信仰與專業、學科並文化的市場領袖(marketplace leaders),在不同崗位中,回應時代需要,實踐整全使命,啟發他人追求基督徒的生活態度與信仰。
畢業生
顧名思義,畢業生團契是一個以大專畢業生為主的團契。 畢業生不論在香港或海外畢業,不論是否會員,都是GCF服侍的對象。這群曾受大專教育的信徒,一般都擁有較佳的思考和組織能力,並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
不少畢業生在教會和社會上擔任重要的位置,他們許多都屬決策階層,同時也是教會的支柱,他們的影嚮力不容忽視。但是,畢業生也面對各種不同的衝擊挑戰,而教會卻往往因為資源和經驗的限制,未必能適切或全面地牧養和裝備他們。因此,以畢業生為主要對象的事工是有需要的。
市井神學運動
然而,畢業生團契(GCF)不只是一個機構團體,更是一個有機的 信徒群體,有意識地推動一個知識分子市井神學運動。這運動既扎根於教會的歷代信仰傳統,又與香港、中國以至普世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市場處境緊密結合。
知識分子市井神學運動,就是信徒群體根據自己的市井處境去「做神學」(doing theology in a marketplace context)。此信徒神學運動並沒有排除專職教牧同工及神學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務。
相反,這運動更加肯定他們在上帝面前尊貴的呼召和事 奉:預備聖徒,為了服事的工作(work of ministry)、為了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2)。當然,「服事的工作」不只是「教會工作」(church work),更包括信徒在日常平凡生活中各個層面(如工作、家庭、社區等)的服事。況且,教會基督的身體的建立,其目標也不是為了教會組織的壯大或人 數的增多。套用德國神學家潘霍華的講法:教會是為了世界,正如基督是為了世界一樣。
匯聚、牧養
環顧身邊的基督徒畢業生,不少在離開大專後就逐漸流失。世俗社會的衝擊令我們的信仰面臨考驗,缺乏守望支持更加速了流失。GCF匯聚和牧養的目的,在於讓畢業生透過彼此分享信仰與職場經驗,以生命影響生命,加上幹事同工的牧靈關顧,凝聚成一個能夠互相支持承擔、彼此守望共勉的信仰群體,從而讓這群信徒能夠建立一套在市井生活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有力量地 面對挑戰。
GCF的受眾的差異性很大,他們的人生階段、職場體驗、甚至靈性景觀都不盡相同,絕不能以劃一的內容和形式來牧養他們;否則,他們所得到的,只會是磨得四平八穩的靈性牧養。中年信徒,如果只抱有大專時期的信仰思考方法,或停留於廿來歲初出茅蘆時的靈性追求方式,實在難以想像他們的 信仰如何能夠承載得起成人的市井現實。
為了適當地對應信徒不同人生階段的需要,我們把牧養的畢業生群體,按年齡與工作資歷來劃分為四組:新畢業生(剛畢業 至畢業三、四年間)、青成畢業生(畢業三、四年以上,到約三十歲左右)、三十至四十歲的中年畢業生、
四十歲以上的壯年畢業生。
然而,我們也很清楚GCF不是要取代教會的牧養工作。當教會照顧普遍信徒的需要時,GCF則著重針對畢業生獨特處境,彼此相輔相成。我們也與教會合作,交流牧養畢業生的經驗。
裝備、訓練
我們深信,「回應時代需要,實踐整全使命」不能 單憑一股熱誠,必須以真理為基礎。對處於領導地位的畢業生信徒來說,只有扎實的信仰基礎和適切的裝備,才能幫助他們面對現今社會的衝擊,發揮基督徒作鹽作 光的功效。裝備、訓練的目的不在培育一流的基督徒學者,而在幫助畢業生能整合信仰與其生活的各部份,包括工作、家庭、社區參與、教會生活、個人成長等,以 基督徒的世界觀與悲情,服侍此刻多憂多患的世界。GCF與中國神學研究院合辦的部份時間基督教研究文憑(Diploma in Christian Studies: Part-time)課程,正是為此目的而設。課程集神學與當代畢業生處境於一身,幫助他們迎向挑戰。
整合信仰與專業、學科並文化
整合(integration),是知識份子市 井神學運動的特式,也是GCF群體實踐天國使命的基礎。西方社會在文藝復興以前,基督教於政治、社會和文化上都有很大的影響力,穩站在社會的中心。但自文藝 復興起以至啟蒙運動時期,宗教對人類的規範漸失,取而代之,是強調知識和技術發展的理性和科學。在這世俗化的過程中,基督教信仰被推至社會和人類生活的邊 緣,被視為僅與靈性和道德範籌有關。世俗化的趨勢,及其背後的意識型態和價值體系,操控著學術研究以至社會發展的議程。今天被社會視 為金科玉律的理論,諸如:「民主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市場經濟最能有效地分配資源」、「科學是探索真理最客觀的途徑」等,在基督徒圈子也被普遍接納。但 這些理論是否真的符合聖經真理呢?按這些理論而建構的社會和文化,是否合符上帝的心意呢?我們有沒有認真反省背後的價值觀呢?這些意 識型態也直接對畢業生的專業構成衝擊。以基督徒社工為例,按照社工的專業守則,他們不應代替受助者作出抉擇。若基督徒社工面對一同性戀者,到底他/她應以 甚麼態度面對受助者呢?同樣地,金融界的弟兄姊妹每天都要面對商業倫理、投資與投機等問題;基督徒教師也要面對教學語言、教育改革、學校縮班等之衝擊。換換另一角度看,信仰的表達也不能抽離於文化。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正是信仰在文化處境中的具體表達。只有植根在文化中,人才能明白和認識 上帝。基督徒所用的語言(別人聽不懂的屬靈名詞)、聚會模式(集會、唱詩、講道)、佈道方法(佈道會、福音單張、「三福」、「四律」等),以至基督教學校 的政策(只聘基督徒老師、透過早會傳福音……),都影響人對基督信仰的理解或誤解。既然信仰的表達不能與文化分割,我們必須反省今天教會以怎樣的 方法,表達以及彰顯上帝的本相。

信仰與文化的互動關係,不能也不應排斥任何一方。上帝是掌管萬有的,沒有一樣不在衪的管治之下。作為上帝 的兒女,我們也當在生活和文化的各個層面彰顯衪。「整合」是要建立一套符合聖經真理的世界觀,使畢業生適切地回應時代,尤其在他們的學科和專業中。「整 合」是一個過程,起點是透過認知和對話,釐清甚麼是信仰的核心,那些是因時而異的文化外衣,也了解不同學科、專業和社會趨勢背後的意識型態。有了認知和對 話的基礎,我們就能反省和更新自己的信仰表達模式,並按聖經真理批判種種文化現象和價值體系。

回應時代需要,實踐整全使命
上帝給予我們的使命雖是始終如一,我們卻要在不同的時代和處境中作具體而適切的回應和演繹。因此,GCF必須緊貼時代脈搏,了解當代教會和社會的需要,才能不斷更新實踐使命的模式,切實地作鹽作光。「回應」和「實踐」都是動態的,表明我們不單需要理性上的配合。我們既重視畢業生在所屬崗位上言行一致地見證上帝,也不忽視GCF作為一個社群對時代需要的回應。在基督徒圈子中,常在爭論教會首要目標應是宣講福音還是社會關懷。我們卻認為上帝關心整個人生命的需要,沒有必要區分身體和心靈。上帝既給予我們文化使命,也吩咐我們去使人作門徒。因此,GCF尤其強調整全的使命。

踏入新世紀,香港、中國以至全世界都面臨一個變化莫測的時代。香港經過了二三十年繁榮安定的日子,卻因亞洲金融風暴的連鎖反應,暴露了經濟、民生等多方面潛 伏的危機。特區政府施政多番失誤,中央高姿態介入本港事務,否決○七、○八普選,社會民意又嚴重分化……。此時此刻,畢業生可以怎樣為這城求平安呢?

中國入世、領導層權力順利交接、經濟增長理想,這些正面因素,令中國在世界政治舞台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對內方面,在經濟民生逐步改善的同時,貪污、貧富懸殊和人權問題仍使人關注。面對祖國深化改革的機遇,作為中國基督徒,我們可以怎樣與塑造廿一世紀的中國呢?

世界踏入廿一世紀之際,人類對新紀元的憧憬和憂慮極為吊詭。科枝的發展(如複製生物技術等),會把人類帶到新里程,還是徹底破壞世界的秩序呢?面對新世紀的 挑戰,我們又該如何回應呢?對應以上問題,GCF沒有度身訂造的答案。正如亞伯拉罕離開本族本家時,是未知要走的路。我們唯一可以倚靠的,是那位掌管宇宙和 歷史的主宰,只要與祂同心同行,我們便得著力量面對挑戰,實踐祂託付給我們的使命。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