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經濟下滑仲講召命咁奢侈?/ 王偉德

Share

面對疫情、面對全球的經濟下滑、甚至資產及股市蒸發, 還可以想像未來嗎? 仍然可以思考召命嗎?工作只是創世以來一種汗流浹背的咒詛?


我喜歡就工作需要關心不同人的工作狀況, 盡量透過明白他們的工作來關心他們,心底裏都會提問與信仰有關整合之處 。

與一位來自內地的媽媽傾談,她受過教育,有學識及修養,年青時曾在內地做過生意,認識了一位當時在內地工作的香港人,之後結婚及來港定居。可惜,因丈夫的不濟,她要獨力照顧兩個年幼子女之餘,亦要靠兼職家務助理為生。最近她正為到在讀高中而對傳統學科不感興趣(成績其實不俗)的兒子擔心工作或升大學出路。
如果仍然按著過往一套思維,一般鼓勵完成任何資助甚至牟利的學位課程拿個學位再算,甚至進入三大(港中科大)完成某一個不一定感興趣亦不一定了解的科目畢業出來再算;然而我發覺,這樣出"產"大學畢業生,大學生失業率或者一年想轉職的比率亦未必低。

回到本文 ,未來需要的人才, 我認為反而需要手握技能而能夠解決技術問題的人。白領固然可有出路, 不過我想說技術工作必定有所發展。

再講另一個故事,曾與一間日資跨國公司的上門維修"抽濕機"技術員傾談,了解他的工作和這個行業。 傾談之後,我也有衝動求職這些公司技術專員,由學徒開始並努力考個電工牌,親手作實事,可以幫助人或可有一天成為電工師父教導徒弟。 當然相比年青人,我的思維實在太年青,卻與實際老成年齡不符呢!

對基督徒來說這樣的工作思維是否等於不再講召命calling 或vocation 嗎? 不談負擔passion 或mission嗎?

如果人不再活出召命、使命、不再有所負擔, 想到楊牧谷牧師《你欠生命一份神蹟》所言,相信已提早成為「都市老油條」了。

我仍然相信召命是需要被聆聽的,是需要謙卑順服回應的,是需要不惜一切付上代價活出來的;也可以是很滿足的。這不是一個時間點,而是一個旅程(journey),好好與上主同行享受這個 ups-and-downs的旅程吧。

所以我想說的是,召命可以擴闊我們對工作的想像,不單止限於文職或者技術工種。看看十二門徒,職業雖有不同,卻仍然可以被主呼召的門徒。

最關鍵的就是大家仍然有生命力地過活,心裏仍然有點火。以上所說的對著老中青不同年齡的人也在說話,願上主賜福我們。

 

筆者為畢業生團契主任

Share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