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藝術關愛受造世界、以藝術連繫人心與大地/陳燕明 Christina

Share

前篇文章(I am the artisan of creation care)提到,當我的信仰觀擴闊後,發現信仰的真理就是天國價值,就是要我們去做creation care關愛受造世界。我開始變得忙碌,因為按我的興趣去做creation care的話,我喜歡做自然保育工作,又喜歡做教育,又想做人心的工作,真的很貪心喔!

在這堆興趣中,我想到用一種方式串連自然保育、教育與人心,這就是「藝術」!

我認為要處理環境問題,始終離不開要處理人的心。

現在香港人生活壓力甚大,藝術與自然世界都是能有效幫助人舒緩壓力、處理深層問題的方法。若然能夠讓人活得自在、活得快樂,我相信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和不必要的消耗。例如有些人有壓力就購物,若然能幫助他們,堆填區的垃圾也會少一點。

不過,在香港這個金錢掛帥的社會,「藝術」這兩個字給人的感覺是「搵唔到食」!

13645111_10210049539892088_3742235026364113091_n可惜香港殖民地的歷史、中國人的傳統、二戰後人口突然大增、市民乘著香港經濟起飛急於脫貧改善生活,以致港人一直抱著心態是讀好書,才能搵份好工,才有好的生活。加上精英式考試制度一直使港人認為在考試上成功才能出人頭地,而美術、音樂、戲劇、舞蹈等等輪為「閒科」,是不會能夠成功和「搵到食」的科目,而這些科目卻是最能讓人發揮創意的地方。

創意是上帝賜與人類的禮物。

上帝創造天地的能力同樣賦予給人類,人類天生就有創造力,是其他生物所沒有的。

很多朋友說:「我天生唔識藝術。」但其實每人皆有創造的能力,只是我們常在框框中看,認為藝術一定是畫畫或是一定要畫得漂亮才可叫藝術。其實不然。

每個人都可以是藝術家,每個人皆有天賦的創造力。在任何藝術當中必然包括創作的過程,就如同上帝,祂以祂的能力創造天空的太陽、星星、藍天、白雲和地上海中無數大大小小的奇妙生物。

每個人也有創造力!也可以創作不同的藝術品,在生活中無數的事情也需要創作,不只是如畢加索才叫藝術家,你也可以是一位藝術家。

簡單如繪畫一幅畫,在創作的過程中,你會經驗上帝賜予人類的創造力,與上帝一同創造,這是co-create的過程。

藝術創作不是工廠倒模,工廠生產的產品全部來自同一個模,沒有變化,一式一樣。

但藝術創作卻是最能看見每個人的獨特之處。

上帝創造的每個人都獨一無二,你不會找到有兩個一模一樣性格的人,加上後天的成長環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經歷,造成每個人看事物的角度都不同。

若是給予同一個題目,每個人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都是不一樣的,這就是人的價值呀!

創造力是人類最有價值的地方。

藝術創作更是人類情感的表達。不過在香港這個功利的社會,甚麼也側重金錢,很少談論情感、情緒的表達。我們的教育制度也側重知識與考試,甚少進行情緒教育。

今日香港無數人在面對壓力時都不懂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加上香港教育制度不是培育人的自信心,反使人的自信心下降,讀不到書考不到大學就是失敗者。久而久之,學生、年青人、在職人士面對這些社會帶來的壓力時,不懂處理,引發各種情緒的問題甚至出現自殺的情況。

人有理性與感性思維,一般來說,女性較多情感也較容易表達,男性較理性,中國人社會認為「男兒有淚不輕彈」,造成男性較少表達自己的情緒。其實感性的人,可能理性思維未被啟發,可以加以培養,相反,理性的人亦可多培養感性層面。

藝術是一個最好的方法,讓感性的人表達情緒,也讓理性的人培養感性的思維。

我是一個感性的人,內心情感豐富,每當我情感澎湃時,我透過繪畫、音樂、舞蹈讓情感隨著畫筆或動作起動,也是我最有靈感的時候。

又有朋友分享他是一個理性的人,亦需學習感性層面,他表示透過藝術的工具,慢慢地學習更多表達自己的情感。

創意是上帝賜予人類獨有的天賦,創作可以讓人用自己的思維,創作獨一無二的作品,這是不可能會有重複,即使有也只能說是抄襲。

近年來我對藝術充滿興趣,尤喜愛看大地藝術或生態藝術的作品,這是最近幾年的發現,原來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已有藝術工作者關注自然生態的議題,以自己擅長的媒介如裝置藝術、音樂、舞蹈、繪畫、陶藝等不同的創作方法向人群述說保護大自然的訊息,反思人與土地的關係。

藝術創作的歷程能深深觸動人心,給予人滿足及肯定,我深深地經歷及感受過,若然能帶人在自然世界中經歷創作的歷程,並以作品述說關愛自然生態及有需要的群體,我相信這是一個最好的工具去實踐「關愛受造世界creation care」!

這是我所愛的藝術,我發現藝術創作能連繫人心與自然世界,而創作更是還原人類應有的天性!

(作者小檔案:香港基督徒自然保育工作者團契成員、香港神學院畢業生。現為自由工作者,教教自然也教教攝影;也愛當一個記者,拍拍紀錄片、在電台《抱擁大自然》當個小主持、在立場新聞寫寫文,又分了些時間在香港觀鳥會將藝術和保育來一個crossover。著作有《賞雲日誌》、《賞雲日誌II﹣天空的彩筆》及《探索鳥類》。紀錄片作品有《藝承》、《移山填海?》、《永續荔枝窩》。)

Share

Leave a Reply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