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和工作的張力下探索生命(下)

Share

small icon 1

 

 

[畢氏故事]以專訪或投稿形式,讓基督徒畢業生講述自己的職場故事。

在家庭和工作的張力下探索生命(下)

鄧雪貞,FES總幹事,兩女之母。這位雙職母親除了要照顧孩子,還要兼顧忙碌的事奉,她究竟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呢?教養兩個女兒令她對信仰有甚麼新體會呢?

[續上期:http://www.gcf.org.hk/?p=1622

編:兩個女兒有投訴過嗎?

鄧:小女兒比較會說話,她小時候說過想我辭職,但不是用投訴的語氣。大女兒性格內斂,都把要說的話放在心裡面。兩個女兒性格不同,我要學習回應她們的需要。

 

編:帶孩子令你對信仰有甚麼更新?

鄧:這讓我認識到,生命原來是獨特的。兩個女兒都由我而出,但她們的學習步伐、性格都不同。我覺得驚訝,並欣賞每個生命的獨特性。以這種親密關係看生命,與我看自己的生命或看我服侍的學生的生命,原來很不一樣。看著一個由無變有,會生長的生命,令我改變對生命的理解。

生了孩子以後,對神的體會也有不同。活了這麼多年頭,經歷初出茅廬,渡過事奉困境,就在自以為有能力時,突然要面對這件小東西,重新體會生命並不是人掌控的。我再一次謙卑,明白人與神是不同的,我跟從的是神,而自己只不過是人。你自以為能幹時,就遇上從來未接觸過的生活層面,例如生孩子。

 

雪貞到日本公幹時拍的風景照

雪貞到日本公幹時拍的風景照

 

 

編:你現在正面對甚麼考驗?

鄧:女兒漸漸長大,她們現在的年紀正是我們服侍對象的年紀。我如何與兩個女兒相處,正考驗我是否言行一致。在事工理念上,我們強調讓學生自主,讓他們承擔自己的福音工作,鼓勵他們在發聲。但我回到家中面對自己的女兒時,仍會這樣教導她們嗎?如果教自己的孩子用一套,教別人的孩子則用另一套,我的言行就不一致了。這是我的掙扎和考驗。

大女兒是第一屆DSE學生,選修科選了視覺藝術,我半開玩笑對她說這是「乞食科」,提醒她想清楚,以免將來後悔。其實我也有掙扎,其他人都選擇一些較保險的科目,我則冒險讓她自己決定。我不是完全讓她自生自滅,我仍然緊張她的成長。對於我不懂的範疇,我開放自己,與她一同探索,找熟悉有關範疇的人詢問,我擔心自己會在不認識的情況下讓她走錯路。雖然女兒已經長大,但仍然是一步一驚心的。

對我來說,生命的經歷常常存在張力。Parker Palmer在他的著作The Active Life裡提過”creative tension”這兩個字。張力若恰到好處,它會幫助你擴展生命。一個停滯的生命表面看來很安全,但這個生命沒有成長。有了creative tension,生命就得到充實、擴展。我覺得,至少到今天為止,以後的日子不知道,我回望在FES這二十年,轉換過崗位,都不是自己一早計劃的,我在家庭和事奉的張力下探索,正在經歷一個creative tension,生命不斷擴展。

[全文完]

Share

Leave a Reply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