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與社會參與

Share

small icon 3

 

 

薯——市井小薯,初入社會,缺乏歷練;餅——老餅也,但此餅只是人生閱歷較豐富,思想卻一點也不老套;二言堂——意即兩位跨代畢業生就特定題目進行對談交流。今期[薯餅二言堂]我們請來資深神學工作者馮煒文先生及初出茅廬的張韻詩小姐(Vince)討論信仰與社會參與。

敬愛的馮先生:

受邀與馮先生通信,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作為第一封信的起首。先介紹一下自己吧:從小在無宗派背景的福音派教會成長,在傳統名校完成整個幼稚園、小學、中學生涯,進入大學。大學參與大學團契,方發現上帝的國太大,而教會的世界太小。畢業後一直在整理自己,先是發現一直行之有效的教會教導完全與生活脫離;後是無法把現實經驗與聖經結合。當我不願禱告中只求上帝給我ABC,滿足我的個人需要;面對紛擾的香港,我應如何掌握盼望,深信上帝是歷史的主?

你在《假如耶穌在》一書提到:「香港這城市的命運操控在神的手中。」這樣的認知到底如何轉化成日常生活的實踐?在看到不公義的環評制度如何欺壓新界東北的居民時,我應當如何去禱告?有時,一句「上主,讓我看到你的公義臨到」總好像力量不夠。當我們為自己的個人需要去祈求時,總是可以很鉅細無遺地向神說明我們的需要,但在面對不同的社會事件中,除了一句公義外,禱告裡還可以有什麼?

Vince上

***

Dear Vince,

謝謝你的來信,十分樂意彼此多交流。只是千萬不要你問我答;要互相學習。不要對自己缺乏信心,要明白自己的世界,就是自己成長成熟的年代,今日已經消失了。在期間滙聚的經驗及認知,對我仍然真實寶貴,但世界已變,再不願作多人的師傅。

60年代在港大信仰覺醒,當時的門徒風範主要來自但以理及約瑟。憑著勤奮、誠信、知識、技能、性貞潔、和諧家庭、順服權貴,愛主的基督徒取得掌權者信任,成為社會精英,銜接建制,在高位上榮神益人。這套價值,在當時似乎甚為有效,也有道理。今日仍可能是香港許多教會教導的潛意識、潛台詞。然而,在今日的香港,這類「獅子山下」故事已成謊言。你們的一代人比我更清楚。

我深知「這城市的命運操控在神的手中」。這句話我不能證明,但能夠活出來。就是:既然如此,香港的命運便不是操控在特區及中央政府手中。在有關這城市的命運的大事上,任何政治經濟勢力都不是值得我景仰或懼怕的對象。它們如我們一樣,在神的行為中,只是小小配角。

你我這小小配角有甚麼角色?你的答案是「禱告」。我建議你也不妨考慮「行動」。考慮點不是「力量」,乃是「忠誠」,忠誠於自己的信仰。基督教的核心思想,也是信徒的生活模式,是「道成肉身」,不是「文以載道」。我們的神是在人類歷史中工作。在這一兩年,讓我們張開眼睛,隨時準備因祂的作為而驚訝喜悅。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

馮煒文

Share

Leave a Reply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