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和工作的張力下探索生命(上)

Share

small icon 1

 

 

[畢氏故事]以專訪或投稿形式,讓基督徒畢業生講述自己的職場故事。

在家庭和工作的張力下探索生命(上)

鄧雪貞,FES總幹事,兩女之母。這位雙職母親除了要照顧孩子,還要兼顧忙碌的事奉,她究竟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呢?教養兩個女兒令她對信仰有甚麼新體會呢?

鄧:鄧雪貞

編:《畢解》編輯同工

 

編:第一次做媽媽,遇到甚麼困難?

鄧:因為不懂得照顧初生的大女兒,初時感到頗吃力。我想餵哺母乳,但效果不太理想,女兒吃得慢,結果我整天都在餵奶。我覺得自己活了這麼多年,不論工作或事奉,都累積了一定的經驗。但生產後,覺得自己在照顧女兒上是零分,因為這份「工作」從未做過。女兒哭,我不懂得回應她,我有很大的無助感。我相信很多新媽媽都有這些經歷,我懷第二胎時就證實了這點。相比之下,小女兒吃人奶吃得十分暢順,我覺得驕傲。我甚至被護士選上在哺乳室作示範,看見第一次生育的媽媽們就像當年的我。

 

編:你當時的職業是甚麼?

鄧:我當時已在FES中學部前線工作,有時每天工作三節,小女兒出生後我更時常工作至晚上,培訓導師。所以生了兩個女兒之後,工作與家庭的張力愈來愈大。

 IMAG2029

編:有掙扎過要辭職或轉做半職嗎?

鄧:印象中FES沒有同工生完孩子後繼續全時間工作,所以沒有前人的參考。同工都很有愛心,他們會關心我,幫我分擔工作,但我的責任心重,畢竟我是全時間同工,需要有全時間的工作量,除非轉半職或者辭職。我丈夫是最大受害者,他最被忽略,這是我的問題,覺得他會照顧自己。另外我們也會為女兒等問題鬧意見,甚至大吵過一次。那次爭執是一個警號,讓我認真考慮是否需要辭職,因為我無法同時兼顧家庭和工作。剛巧這段時間,發生了兩件重要的事情。

第一件事。我在FES已做了十年以上,是資深同工。當時團隊大,需要成立兩個小組,一個做研究和對外訓練,另一個做同工培訓。就在我考慮辭職時,機構就重組架構。我對內部的同工培訓有心志,而且時間會較「好用」,於是我自薦負責這個部門,希望可以不用辭職,繼續事奉。

第二件事發生在較早時期。《尋求美好人生的自我理解》一書作者之一的鄭漢文博士創發了「生命三維敘事法」(SQUID Narrative Method)。他幫助FES主講基督教價值教育,之後帶相關的工作坊,我也參與在其中。他要我寫信給當時六歲的大女兒,整理我的生命。我要提這件事,因為在我轉職做同工培訓之前,正就是這個工作坊使我遲回家,十分掙扎;另一方面,這個自我了解工作坊開啟了我的自我尋索旅程。這封寫給女兒的信有一個小結:我清楚這項事奉是神的呼召,不過這個崗位不一定由我來做,其他人可以代替我,但我作為她們的媽媽、我丈夫的妻子,則沒有人能取代的。我給自己定好位置後,再過了一段時間後,機構就重組架構了。

我知道有很多雙職媽媽都有歷過這些掙扎,而我身邊的姊妹或同工,面對同樣的處境時,比較多選擇轉半職工作,很少人像我這樣堅持,我會說這是我獨特的經歷。其實到現在我仍有這種掙扎,我父母年紀大,身體開始有毛病,大女兒讀大學,小女兒升中,我還需要花時間在他們身上。當忙碌的工作遇上家人需要你時,就變成了考驗。這個考驗不會因為你曾經經歷過同樣的情況而變得容易。

[下期續:http://www.gcf.org.hk/?p=1643

Share

Leave a Reply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