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故我在(四)/蔣文忠
今天的社會瘋狂至一個程度連小學生也去談「生涯規劃」,說什麼要在這階段發展不同興趣、為個人能力打好基礎。召命一詞(vocation)經過世俗化後淪為職業訓練(vocational training),憑努力為求達到預期的人生目標。上帝在與人相遇的事件中向人呼召,轉換為許多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投資和管理。⻣子裡,我們相信自己所擁有和控制的力量,多於從信仰而來的力量。或許夢想真的成真,但原來從沒遇見過上帝,與自己遙遙相距。
我想起舊約中的雅各。自小母親為他規劃人生,培育他成為一個有謀略的鬥士,把握每個時機為自己爭取權益。雅各一生與不同對手鬥爭,包括哥哥以掃、舅父拉班,甚至上帝,經歷極大的磨難和孤單。就連像雅各這樣的人上帝也呼召和改變,這呼召的故事發生在雅博渡口(創卅二22-32),上帝以摔跤者的形象出現在雅各面前,與他埋身肉搏,到最後呼召他,給他新的名字:「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為你與上帝與人較力,都得了勝」(卅二28)。
若以老子哲學來作分析,受呼召前的雅各是一個「有為」的人,受自我的慾望不住擴張下企圖打倒別人,那怕對手是上帝也不放過,甚至連上帝也宣佈勝利屬於雅各。上帝的呼召在雅各內心留下烙印:「我面對面見了上帝,我的性命仍得保全」(卅二30)。爭鬥平息了,換來心靈上的寧靜。雅各被改變成一個「無為」的人去迎見以掃,去走往後的人生。無為者順其自然,隨緣而動,不隨情感和慾念破壞自然的和諧和平衡。
當信仰的力量幫助我們日漸放下智巧和慾望時,我們得以進到透明無私心的境界。無私的心能夠推想別人的心意,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如雅各一樣,以掃不再是打擊的對手,而是上帝為他的生命預備了的兄弟,彼此間再無阻隔,只為成全對方而送上祝福(卅三10-11)。上帝的呼召為我們提供另類的生涯規劃,就是放下自我由上帝規劃的人生,當中上帝預備了很多同路人,或者步伐不同,但大家因著領受同一召命而成為某段路途的顆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