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歇/梁錦華

Share

small icon 2

 

 

「在安息日,她們遵照誡命安息了。」(路廿三56)

我喜歡〈呂振中譯本〉對這節經文的翻譯:「那些從加利利和耶穌一同來的婦女們跟隨著,看那墳墓,並看耶穌的身體怎樣地安放,然後回去,預備香料香膏。安息日便遵照誡命靜歇著。」(路廿三55-56)她們從加利利走到來耶路撒冷,她們的目光一直追隨著耶穌,從緊隨他的身後,到只能「遠遠地站著看這些事」(路廿三49),然後一切彷彿已成定局,她們跟在耶穌被麻布裹好的遺體之後(她們連領取耶穌遺體的資格也沒有),看了墳墓,看了耶穌的身體如何安放……然後,她們再也看不見了。惟一可以做的,就是趕在安息日前去預備香料香膏。能看的,能做的,都止於此,她們就遵照誡命靜歇著。從加利利到耶路撒冷到各各他,這一路上的亢奮到哀傷到絕望,彷彿終於到了一個必須安歇的時候,也是一個不得已的時候,繃緊的身心終於沉靜下來。福音書將安息日預留給這一群婦女:「在安息日,她們遵照誡命安息了。」

如果門徒是傳道者,這群跟隨耶穌的婦女就是福音的默觀者。門徒勇武爭先,一時尋求天火焚燒不信的敵人,一時互選配站耶穌左右的二人,直到耶穌在橄欖山上掙扎禱告,他們仍然在抗爭和避走之間徘徊。對比之下,這群默默跟隨耶穌的婦女,在福音書中相當沉默,她們低微的地位似乎只配擠在舞台的邊陲,在射光燈照之外以模糊的影子佇立著。福音書形容得最多的,是她們的觀看,遠遠的觀看,目光永遠不離開耶穌:宣講福音的耶穌、施行神蹟的耶穌、被唾棄和羞辱的耶穌、十字架上的耶穌、到被安放在墳墓裡的耶穌。婦女的卑微令她們自覺不可能是行動和改變者,甚至連言論的位置也沒有,但她們的目光始終不能離開耶穌。她們要看到甚麼?我想起,上帝為人預留安息日,上帝看見世界的好(see good)、看見祂工作的好(創一12,18,21,25),以至甚好(創一31),就與人進入安息之中。這些婦女在耶穌生命中是否都看見上帝起初所看見的?即或到耶穌最後被送進墳墓裡的一刻?

「在安息日,她們遵照誡命安息了。」耶穌受死埋葬,到從死裡復活,中間這一段在救恩以至歷史中不能言喻的時間,聖經竟然沒有多加敘述,卻留有這一句給這群婦女,彷彿天地間只有她們在全地黑暗以至黎明曙光之間的這段暗晦時空存在著、靜歇著,也彷彿只有她們配得等候和看見絕望後的盼望、枯死後的新生。七日的第一日,她們急不及待要再看見耶穌,雖然這個被麻布裹著安躺在墳墓的耶穌,已經與民族復興、傳道事工、神蹟奇事再無相干,不過,這從來也不是婦女的關注,她們只是要看見耶穌。始料不及的,是她們預備好的香料香膏卻用不著了,耶穌真的讓她們看見了(太廿八8-10),她們看見的要比她們想像的要好得多,甚至好得難以令人相信(路廿四11)。這一個安息日,介乎絕望與盼望之間,介乎看不見耶穌與再次看見耶穌之間,這個居間狀態,我們可否安然靜歇?

Share

Leave a Reply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