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信上帝/對談嘉賓:陳浩輝、王偉德

Share

small icon 3

 

 

[薯餅二言堂]陳浩輝(Ben),大學攻讀電腦科學,畢業後在銀行工作,後轉到獵頭公司,為國際機構物色行政總裁。他在職場遇見上帝,經常思考信仰與商界的關係,並曾與「畢基」前主席葉偉鴻(Stanley)在教會一同開辦主日學課程,帶領弟兄姊妹整合信仰與工作,反應熱烈。《畢解》有幸在Stanley引線下,邀請Ben與「畢基」新任畢業生團契署理主仼王偉德(Walter)暢談職場與信仰的關係。

B:Ben

W:Walter

商界智慧也是從神而來

W:謝謝你撥冗對談。我知道你與Stanley一起合作,在教會辦了一個Train the trainers的課程,整合信仰與工作。你甚麼時候開始思考這個議題呢?

B:我是一個「七十後」,大學畢業後在匯豐銀行工作,工作三年多後信主。當時我在工作上遇到一些困難,就在此時,中學時期所聽過的信仰信息就在我腦內浮現,不久後便決志。我首十年的事業都在匯豐,後來向公司請假,攻讀MBA。我常常有個疑問,就是business與信仰究竟有何關係呢?我讀MBA,一方面希望有助工作發展,但另方面,我也想回答:business與信仰有甚麼關係?我在法國INSEAD讀MBA,我記得最後一堂課,教授對我們說,我們都是幸運兒,將來會有出色的事業,但我們應該更進一步,改變世界,或使世界變得更好。我被他的話深深打動。一般的business school教學生如何在華爾街找工作,但歐洲的角度是教人如何用business改變世界。神沒有禁止人賺錢,不過問題通常關乎如何賺取和如何運用金錢。我們既然相信神,又熟悉business的運作,為何不整合這兩個範疇呢?但依我看,在信仰群體裡面,少人有這種想法。坦白說,教會很少運用business skills,所以我渴望將這些技巧帶進教會或信仰群體。Business有它的好處,我們不要拒絕它。直至三年前,我第一次轉工,在Egon Zehnder負責為各大企業物色CEO,這是一份有趣的工作,可以與世界級的CEO談話。到了去年年底,我要思考下一個工作崗位,我希望可以回到銀行,於是我今年年初開始放假,專心找工作。其實我一直渴望把business與信仰整合,這方面很少人做,卻有很大需求。

W:你說得很正確。商界其實會運用基督教一些價值觀,例如誠信。教會也會借用一些商業理念,但可惜運用得不全面,發揮得不好。教會中的appraisal就是一個例子。我曾經與一位堂主任談過,他反對現在教會界所流行的評核制度。商界的評核,通常都涉及人工增減、職位升遷等等,但教會卻選擇「只做一半」,即只會批評教牧哪方面有待改善等等,卻沒有其他跟進。這位牧者說,若要引入評核制度,就要整套引入。

合照

左起:Stanley、Ben、Walter

B:不論是商界或資本主義世界,都是神的創造。如果我們信神,就會相信它們都是創造的一部分,相信神也掌管著商界。倘若商界有任何值得我們借鏡的,我們就應該帶入教會,沒有不善用的理由。教會的確有時會有一些落差,例如剛才你說的評核制度,現在很多新式的企業,都會用評核制度幫助員工發展事業,而非只讚或批評員工的表現。

人生如旅

W:你希望將商業與信仰作整合,上帝也讓你在商界有十多年的經歷。我有時跟弟兄姊妹討論職場,會談到「向外望」(look outward),找機會、找市場,但其實屬靈成長也需要「向內望」(look inward),例如弟兄姊妹有時會問:「我應該轉工嗎?我應該做哪份工呢?」當他們問這些問題時,我就會鼓勵他們,除了「向外望」,也要「向內望」,這就是成長,信仰經整合後,信徒便知道怎樣抉擇,可以前行。在教會內,我們期望邀請講員去牧養職場的弟兄姊妹,不論在崇拜或其他大型聚會,我們聽到很多成功的故事,不過事實是,坐在台下的弟兄姊妹覺得這些成功故事與他們有隔閡。弟兄姊妹的生命,與講員的生命,或與我們閱讀的成功故事的書,都有一段距離。我相信一句說話:「成功是無法複製的,但失敗卻可以避免。」如果講員可以向弟兄姊妹講述一些他失敗的經歷,弟兄姊妹便可以避開失敗。我們也知道,在職場上活出信仰是要犧牲、付代價的,講員這方面的經歷都能幫助弟兄姊妹成長。我覺得教會圈子有很多成功故事,卻很少談到掙扎或為信仰付上代價的故事,這個代價甚至是指失去工作。十多年前我在Sun Microsystems工作,我的角色是技術銷售顧問。有一次,一位客人買機後才提出一個超出規格極限的要求,於是我本於信仰原則,如實告知對方,並拒絕了他的要求,事件最終令我失去工作。現在我回望,仍算滿意年紀輕輕的我的處理方法,當然若是現在發生同樣的事情,我可能有另一種處理方式。當日我做對了事,而結果我犧牲了工作。耶穌呼召門徒,祂不是要他們成功,例如祂叫彼得得人如得魚,這是另一種成功。彼得三次不認主,經過反省之後,就得出新的彼得。你有沒有一些類似的經歷呢?

B:過去三年,我與很多商界成功人士談話。我觀察到,這些人退休後,仍是一個普通人。廿歲出頭的弟兄姊妹,望著公司裡高他好幾級的上司,視他們如神一般。但我在職場越久,就發現那些CEO也是普通人一個,而且我也見過有CEO晚節不保。很多成功的CEO其實沒有特別的成功秘訣。不久前我讀Paul Krugman的文章,他說中國經濟起飛,不是因為領袖有智慧,只是巧合做對了事情而已。

W:傳道書9章11節說:「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

B:哈哈,我最喜歡這樣的談話,自己說完一番話後,有人補充,發現自己所說的話原來有聖經作根據的。你若問,成功人士的故事有沒有用呢?是有用的。但弟兄姊妹要記著那是故事,故事說某個人努力後便成功,不代表你努力就可以成功,所以這些故事只能做參考,否則會有落差和失望。而且按我們信仰所說的,一切最後都是神的供應。另外我要補充,人生不是「成功」或「失敗」,而是「顏色」,這樣看待人生會比較平衡。

W:不錯,這是一個旅程。

B:的是。若用旅行作比喻,有人喜歡去日本廸士尼樂園,回來後似乎有很多經歷與人分享;但亦有另一些人喜歡去台灣鄉郊,回來後沒有甚麼可以與人分享,但過程讓他很舒服。你可以計劃自己的行程,不必模仿別人的過去,不必要去吃米芝蓮三星餐廳。總之你自己計劃行程,過一個你認為精彩的人生,這樣,你對成功的定義便會不同,而非阿Q地說「我不成功,但我快樂」。

W:彼得的例子就是這樣。他本是打魚的,而且非常成功和專業,後來耶穌呼召他,要他得人如得魚。他最後果然如此,而且幹得很出色。「成功」的定義已經改變,關鍵在於他經歷了一個「失敗」。

B:若用商界用語,叫tipping point。

W:屬靈上我們可稱它為低谷、黑暗、挫折、考驗等等。

B:我想起商界所說的「紅海競爭」,每個人的目標若都要爭奪「紅海」,人人都會很辛苦。有甚麼解決辦法呢?就是不再爭奪「紅海」,轉而創造自己的「藍海」。錢、地位、權力固然重要,但也有另一些有價值的東西,那是甚麼呢?商界未必回答到,但信仰回答到。可是,有時教會教導信徒「不要成功」,因為教會擔心你愛錢愛權;但我認為:「你要成功,但成功的指標在其他地方上。」惟有這樣才帶給你真正的快樂,否則你不滿足但卻要逼自己快樂。你要創造自己的境界,然後完全委身,令自己快樂。

The Tipping Point

W:談到基督徒的成長和經歷,剛才說到彼得最精彩的經歷是他的跌倒,然後有一個tipping point,當中他有足夠的反省作為助燃力,讓他迸發力量。每個人都經歷過這種階段,不論小孩子還是我這個年紀,都要有這類經歷才能成長。我在想,這些故事或個人歷練對弟兄姊妹最有幫助,就像彼得的經歷,事後耶穌說:「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22:32)意思是透過幫助弟兄姊妹,你再次確認自己的幽谷經歷,以至更有力走下一里路。你可以跟我們分享你的故事嗎?你的tipping point在哪裡?

B:我想到我讀完MBA的一個經歷。時維2007年,市道非常好。因為我請假攻讀MBA,所以我畢業後可以回匯豐繼續做,但我也申請了其他機構職位,其中一間機構有意聘請我,那是我夢寐以求的職位。但此時我記起,我曾經對老闆輕輕提過我會回去繼續做。我感到掙扎。我不想食言,於是我跟那間公司說,我會先回匯豐做一段時間。於是我仍留在匯豐。2007至2008年的事業雖然不錯,但比我想像中差。2008至2009年因為金融海嘯,工作環境每下愈況,加上難纏的上司,我感到巨大的壓力。這份工作我一直做到2011年。2007至2011年期間,我問神:「為何讓我讀MBA呢?所讀的似乎用不著。」神很奇妙,當年我想轉換工作,祂不許,但假如真的依我所想的實現,我可能2008年就被辭退了。祂先「泊」我在一個安全的地方,到2011年才轉去另一個工作平台。我那一刻感到神的奇妙。而我在2007年沒有轉工,是為了守信用,這樣的事是沒有機會寫在履歷表上的,但行內不少人都知道這件事,他們都被打動,事情在一些人中間流傳著。

W:你履行諾言,犧牲了一個好機會,上帝自有祂的方法,讓你得到更好的東西。我想到約瑟彩衣的故事,他幾個兄弟把他賣到埃及,後來地方遇上旱災,他就救了他的民族。中國人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們信耶穌的,更加體會這個道理。即使好像但以理所說的「即或不然」,即使神不再讓你向前多走一步,即使性命不保,你也履行了諾言,在神面前做了最正確的事情。

B:明顯神有很多安排,讓我再說一個經歷。我2011年正在掙扎是否需要轉工,那時事業發展得不錯,上司也欣賞我。經過一輪掙扎,我還是決定轉工。但我要怎樣跟一位好老闆說我要離職呢?我掙扎良久,打算某次出差回來後就跟他說。不料,我在出差途中收到老闆通知,他要辭職了。身在倫敦的我得知他要辭職後,差不多要跪下祈禱說:「神啊,你再沒有更明顯的表示給我了!」我唯一的難關都已經消失,於是我就辭職了。

W:我覺得今晚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聽到你的故事和掙扎,我們都是從故事中學習的。謝謝你今晚的分享,尤其欣賞你為了堅守諾言,寧願犧牲工作機會。你在教會的事奉角色就像一個中間人,幫助教會加入business的元素,整合信仰,又用日常語言,幫助弟兄姊妹將信仰和商界連繫上。盼望日後再有對談的機會。

Share

Leave a Reply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