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為誰?/馮煒文

Share

「原載於《時代論壇》第1175期,已獲《時代論壇》受權轉載,網址:http://christiantimes.org.hk

有好些日子沒有投稿,最後的經常性習作是《時代論壇》一個名為〈盡 意集〉的專欄(九五至九九)。在此之前是《突破》雜誌的〈吹笛篇〉專欄,取材自馬太福音。耶穌說:「我可以用甚麼比這世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 說:『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捶胸。』」(太十一16-17)

到今次寫這篇文字,卻好像在街市擺個檔口。

我與我一代人生得逢時,聽到耶穌的笛聲,竟然覺得「啱」聽,於是欣然起舞。唸完大學,有些作傳道,唸神學,或往海外宣教;有些進到貧苦大眾當中,與勞工 共奮鬥。都是聽到來自上頭的音樂,因而起舞。

近來一年左右的這些日子,我分外雀躍,因為我看見年輕的一代似乎聽到了能使他們起舞的樂 曲,他們也欣然地起舞。他們的舞很好看,令人感動。我想,感動我們六、七十年代的,與感動今日的,都是同一的靈。雅歌說︰「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 你。」(歌一4)

「八十 後」:香港為誰?

「天星碼頭」、「皇后碼頭」、「高鐵撥款」等事件帶出了傳媒興奮地描述為「八十後對 建制的衝擊」。這當然是大大的簡化了。政府也似乎有點回應,但坦白說,如果當局以為撥款過了關,便可鬆鬆氣,讓我說︰「You ain’t see nothing yet!」平心靜氣地說,愈來愈多香港人正認真地問「香港為誰?」回歸後的香港,似乎不再是為香港市民而存在,不再是為香港市民而發展。「For Whom Hong Kong」。

這是一個極度嚴肅影響深遠的政治挑戰。但是政府高官似乎對此毫無感覺,幾乎所有政策範疇:人口經濟、 城市規劃、土地及房產、運輸、教育等等,看著以吸引及滿足外資中資、高質素移民,海外高級僱員、遊客自由行為先決考慮。

舉一個極不成比 重的例子。早前在立法會有一個昂平三六○纜車的工作匯報,有議員問為甚麼訪客中只有百分之十六是內地客(本地客超半,海外客三成多)。官員立即從善而流︰ 「我們會加強向他們宣傳,務求增加內地訪客人數。」雖然這個官員剛剛才報告昂平三六○收支平衡,而平均輪候時間已長達四十分鐘,原來這大嶼山景點原意不是 為香港人而設。

現今這個政府的價值取向政策向財富權勢傾斜,以GNP增長為硬道理,不單落後廿一世紀的理念和實踐,更大大地使廣大市民 疏離。八十後的敏銳,使他們第一個站起來,大聲說「不」。「You ain’t see nothing yet!」

功能組別存廢是道德問題

這便要論到政改。在這階段,最令我高興的是焦點已清楚地落在功能組別這課題。我當然盡力支持所有盡快除功能組別的努力。但作為一個「功利」的香港人,我 也願意接受真正能把它沖淡的方案,使它變得淡而無味。我認同專業人士的公平參與,在立法會,他們有他們的專貴席位──但不是議員席,而是在專家證人席。在 立法會的日常運作中,專家席的貢獻甚大,但功能議員席大多數(不是全部)盡顯人性的自私懶惰及醜惡。

功能組別制度的存廢,本質上不是政 治上的取捨,也不是一個判斷上的行為,不是一個價值中立的抉擇。在這些範疇上,意見相左,立場各異,不損人的互相尊重及交往。但功能組別 制度本質,是一個道德問題。我們的抉擇,是一個道德與不道德的抉擇。原因是︰沒有份選功能組別的選民,即是香港絕大多數的選民,包括我在內,是被剝奪了這 寶貴的權利及義務。我被剝奪了選我的特首的權利及義務。我被剝奪了有份參與選一個真正代表著全港市民的議會。簡單地說,有人偷了我的東 西。這不單是我的損失。偷了我的東西的人還據為己有,把原本屬於我的選票投給我不會支持的人,把這情況乘三百萬倍,便得出我們今日的功能組別制度的真相。

上述的看法,教會內外的評論都很少提及。香港人不太關心政治,某件事情一旦被當局及傳媒定性為政治,思想便停留在這層面,不再深究。我們未能掌握政治及 公共事務對社會及個別市民的深層次影響。好的政治,好的公共政策,真的可以為許多人帶來安樂。壞的惡的,可以帶來長期苦痛。香港教會對權勢制度罪惡的認識 還是十分膚淺。希伯來書作者的觀察︰「你們與罪惡相爭,還未抵擋到流血的地步。」(來十二4)讓我們運用點神學想像,從聖經比喻中尋求點時代亮光。「有一 個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們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有一個利未 人……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唯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路十30)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在這比喻中,原來我們不是那身心無損的祭司利未人,我們乃是被強盜打 得半死的受傷者。

上述的解讀,若作為神學院的新約科習作,可能要收回重寫;作為講道科習作,相信分數會不差;作為牧養科習作,則自問不 得而知,這要視乎教會如何理解信仰:是這比喻中祭司利未人的信仰,抑或是撒瑪利亞人的信仰。

快樂抗爭

功能組別存廢是一個道德抉擇。我們當 如何抗爭?

我從「八十後」學得一個極有用的功課。我們要「快樂抗爭」。六、七十年代我們爭取工人權益時,沒有這理解。當時的抗爭情緒行 為表達是悲情。我們咬牙切齒,拉長臉孔,義正辭嚴,爭取有薪分娩假,每月休息日。這不是說,在抗爭中,我們沒有歡樂時刻。但無可否認,悲情是主調。我不禁 想,倘若我當時懂得「快樂抗爭」,在街頭高歌起舞,會不會更美好?然而每一代都有一代的歌,但願每一代都找到能叫他們起舞的樂曲。

香港 平民被強盜搶走了選票,打得半死,這是事實,否認是自欺欺人。但受傷害的人,並不需要整天背負著受苦的心態包袱。強盜搶走了我們的選票,讓我們更不要讓他 們搶走我們的喜樂、力量、盼望。基督徒比其他人更容易明白這道理。政治體制對每一人都有切身關係,但有信仰的人都知道也經歷過,我們的幸福不是來自政治、 不是來政府,甚至不是來自民主。在這基礎上,我們昂首闊步,快樂抗爭。

Share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