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使命

Share

畢基特色

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信徒所遇到的問題和衝擊,畢基提供各類型的講座、營會、工作坊、查經小組等等活動予畢業生參加,內容主要分以下四大類:

  1. 成人靈性(Adult Spirituality)
  2. 市井讀經(Bible@Marketplace)
  3. 生涯與職場導引(Vocation & Workplace Guidance)
  4. 社會文化使命(Social & Cultural Mission)

從參加者的回應中,我們知道這些課題與形式都能切合他們的需要,並觸及他們生命的境況。畢基另類、嶄新的事工模式,為參加者提供的了一個既自由又廣闊的空 間,容許他們去延續和落實大專時代追求信仰的理想,而彼此間真誠的交流和分享,共同面對困境與掙扎,也是畢基吸引畢業生的原因。

成人靈性(Adult Spirituality)

我們心目中的靈性培育,無論是內容或形式,必須 是源於聖經(There is no spirituality other than biblical spirituality),而「以聖經為本的靈性培育」,就是「關係性的靈性培育」(relational spirituality);因為靈性培育必然跟神人關係、人際關係(包括與自我的關係),以及人與世界的關係相連。而信仰使命的根基必須源於靈性培育, 而不是外在的造作。我們期望,畢基的「成人靈性培育」,能夠擺脫教會功利化的屬靈操練心態,為成年信徒建立一個能夠承載成年場景的屬靈觀。我們深願能與成 年畢業生同行,鼓勵他們在人生各種際遇中,體驗信仰的浩瀚與實在,享受殘缺人生中的圓滿,回應上帝的呼召。

(所有成人靈性活動)

市井讀經(Bible@Marketplace)

市井讀經與其說是研究讀經的方法,不如說是鑽研 讀經的神學和由此而生的釋經態度–將聖經世界與市場現實緊扣,並互相辨證的去釋經悟道。對成年畢業生來說,他們豐富的人生閱歷與工作體驗,就是幫助他們 明白聖經的資源,不容偏廢。當信徒在讀經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身處的市井現實世界,與同樣真實的聖經世界匯合重疊,因而被啟發、激勵、提升、改變,這不就是 聆聽聖經麼?惟有帶著市井經驗去聆聽聖經,才能讓聖經真光進入市井中。然而,據我們觀察,大多數的成年信徒一方面沒有好好抓緊自己的市井 現實,另一方面又受到教條主義、道德框框和屬靈八股影響,以致扭曲聖經的真實權威。市井讀經,就是讓人的經歷與聖經對話,大前題是對人的經驗認真,對聖經 認真,帶著強化這種「解放自我」和「讓聖經說話」(let the Bible speak)的議程。兩個認真的對話,就產生認真的市井神學,更能夠質疑教會中不認真的壞鬼神學。

(所有市井讀經活動)

生涯與職場導引(Vocation & Workplace Guidance)

對一般人來說,工作佔去我們一生中最精壯的年 月,而我們一天中最清醒的時候,大部分都花在工作上。按道理說,有關工作的基督教書籍,應該汗牛充棟;然而,教會在這個重要的信仰課題上的探討與反省,實 在不足 ,華人教會就更形貧乏。而且,教會的教導大多止於工作的工具價值或外表(extrinsic)層面的探討,譬如怎樣在工作場所傳福音、怎樣帶職宣教等,卻 鮮有針對工作的內部(intrinsic)核心課題,諸如工作與召命的關係、怎樣做好工作等。我們深信,信徒若能本於上帝的召命將工作做 到最好,那本身就是最上乘的事奉。英國作家Dorothy Sayers(1893-1957)曾說:「教會最不切實際的地方,莫過於不明白、不尊重俗世的工作。教會對一個聰明的木匠的教導,通常止於勸戒他不要醉 酒和虛度餘暇,還有要在周日上教堂。其實,教會應告訴他的是:信仰對他最首要的要求,就是要他製造最好的桌子。」畢基肯定上帝的召命為信徒事業生涯的核心,不但塑造我們於職場的靈性與品格,亦指導我們工作中的四重職事:卓越、改造文化、關懷、服侍。但是我們並不擁有一切答案,我們樂意與教牧同工、神學工作者和實際在市井裡打滾的信徒,一同掙扎、探究、結合信仰與工作的種種難題,為在職信徒建立、發展及提供一套更具體和實際的屬靈指引,好叫大家更有能力在職場見證整全的福音。此 外,我們也從一個更長遠的角度,以創造及召命神學出發,配合信徒對自我的認識及反省(包括性格取向、職業興趣、才幹技能、事業目的、工作條件等),挑戰受 眾辨識上帝在其人生及工作生涯中的召命,好培育出開放的態度並敏於上帝的帶領,又能對自己的事業生涯作出負責的計劃與裝備。多年來我們都為畢業生舉辦生涯規劃營,幫助信徒學習這門生涯管理的屬靈藝術。

(所有生涯與職場導引活動)

社會文化使命(Social & Cultural Mission)

畢基所理解的「市場」或「市井」 (marketplace)一詞,有三個層面,就是商場(business world)、職場(work world)和我們的現實世界(earthly world)。現世(或說塵世)包括了我們生存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處境,亦即是我們實存的公共空間(public sphere)。我們的世界不斷生產和應用各色各樣的思潮主義、意識形態,當中沒有一種是完全價值中立的,就像一個開放的市場,互相流通交易,或試驗,或 挑戰,或對話,或融合。事實上,大學和職場,就是生產和應用這等思潮文化最主要的地方。畢基之所以要裝備信徒在職場裡實踐信仰,其實是由 於我們希望信仰能在公共空間佔一席位,能夠發揮其另類聲音的影響力。不過,話說回頭,作為基督徒知識分子,我們也許對解放神學抱有浪漫的期許,認為它是一 個可供考慮的方案;但當我們細心了解本地畢業生信徒的處境,我們不難發現解放神學的模式,並不適合華人教會。畢基較為傾向選取走中間路線的「參與和改造模 式」(transforming engagement model)(這是否等於和平演變?又傾又砌?),幫助信徒在公共空間實踐信仰。與「中神」合辦的部份時間基督教研究文憑課程的設計,就是既重視神學思想訓練,也沒有忽略認識當代社會現況和需要,幫助畢業生建立基督徒思維。展望未來,畢基會嘗試鼓勵專業領域內的研討和反省,也繼續幫助信徒反省信仰的文化使命,推動科際對話,並以基督信仰批判社會和文化現象。

(所有社會文化使命活動)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