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街角‧尋回/煦原

Share

這是一個女孩和香港老招牌的故事,一個關於平凡的故事。

有一個女孩,她的家人、同伴,都比她優秀。一家人一起過馬路,爸媽和妹妹每次都看準時機,然後在對岸看著滯後的她在等綠燈……她的爺爺是經營小生意的,對商號有一種敏感度,爺爺牽著孫女的小手走過大街窄巷時,總愛把路過的店舖名字朗讀出來,漸漸地,每當女孩看到招牌上的店名,也會在心裏唸一遍。

14歲那年父母開始不和她同住,無人在意她何時回家、有否回家。她喜歡留在街上,在人羣中看書、吃飯、放空,感覺就像有很多人在陪著她。或許是在街上的時間很多吧,看著人羣的流動、想到密密麻麻的窗戶背後,每一扇窗也有一個故事,懷著對羣體是怎麼思考的好奇心,她選修了社會學。在迎新營中,「老鬼」歡迎她正式加入「四大揸兜學科」之一 ……

她和其他女孩一樣,畢業、工作、尋找那屬於她的幸福。縱然自知平凡的她願意加倍努力走每一步,她還是未能找到一個落腳點,於是在那追逐的旅途中,她繼續留在街上。假日她愛藏身概念滿載的咖啡館與髒話滿天飛的大排檔,在商業區與舊區大小角落之間遊走,嘗試在浮華與現實交錯間,梳理和感受那充滿夢想與可能性、同時有血有肉有汗水的城市生活,聆聽城市最真實的呼吸聲。在街角遇上店鋪時,她會像爺爺那樣把店名在心裏唸一遍,漸漸地她觀察到,城市中的店名,揭示了城市的品性與價值觀。店舖的命名,將店和顧客、她身處的城市連結起來,構成街道景觀,也成為城市的展現和內容的一部份。隨著時代的轉變,城市高舉和珍視的價值在改變,店舖的命名模式也在改變著。看著「誠信公司」招牌下飄搖著的「光榮結業」,她只想用照片為那些將被時代淘汰的招牌留個紀錄。

直至她來到了一個人生樽頸,就是每個人的人生中最少會出現一次、那不得不坦然面對天氣原來真的不似預期、儘管再努力說好了的章節始終沒有發生的那個時刻,她看到身邊的各人都憑自身的資源和哲學達到他們的成就、生活、人生,她不禁在想,難道打從她連看準時機過馬路都不懂開始,她的人生便注定是一個failure嗎?

帶著這個疑問,她漫無目的走到街上,眼光不其然再落在老店招牌上。在大部分人眼中,這些招牌不論外觀或傳輸的價值、甚至是她們的主人,都是殘舊、過時、在講求速度與競爭的現代營商環境裏是「異數」中的「敗數」,但她們卻風骨錚錚在提醒我們一個社會可持續發展應該堅持的價值。他們曾經相信要經營好錶行,就是為顧客提供精確、耐用的手錶,但今天我們追求的是新款、能突顯階級地位的手錶,招牌上「精確耐用」、「貨真價實」的「mission statement」已成為無謂的堅持;他們曾經相信要經營好眼鏡店,就是為顧客提供「價廉物美」的眼鏡。但今天消費文化是將定價高與品質高劃上絕對等號,追捧浮誇華麗的品牌建立。

當我們惋惜老店結業的同時,有想過自己就是那扼殺老店經營信念的劊子手嗎?

當「老實」成為老店「死因」,我們的閃亮城市背後又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於是她重看拍下的老店招牌照片,將店名分類,再嘗試結合社會學理論分析香港改變中的店舖命名模式,向展覽團體敍述她的社會觀察。朋友提意她到香港故事館一試,接著發生的是整個展覽發展至比她想像中豐富,館長、灣仔街坊、學生加入了Artwork,館長更為這展覽搜集了一些店舖的舊招牌。而大家一起訪問霓虹燈師傅時,一拍即合,展覽中段加入霓虹燈招牌發展歷史,尾段更加入新聞系實習同學們就灣仔店舖招牌及命名的訪問。這展覽不只是懷念good old days,亦是懷著為城市拾回那在街角悄然褪色的惜物惜人情懷和集體價值的心願,若逝去的真的不能重拾,仍然希望能記錄那些我城曾經相信的價值……

一個自小在街「遊離浪蕩」的女孩,天父令她遊出一個概念,再用這概念意想不到地貫穿了社區、息微行業、學生,一起說一個關於價值、關於香港的故事……

天父蹲下來告訴平凡微小的那個她,祂連我們的頭髮也數過,祂是一個將遺憾變成祝福的神……

這是一個女孩和香港老招牌的故事,一個天父將遺憾變成祝福的故事。

(按:「知所進退‧季節有時——你欠生命一份神蹟」信仰進深營宣傳網頁http://www.gcf.org.hk/?page_id=4560

Share

Leave a Reply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