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操》與靈命培育(上)/賴玉芳

Share

前言

自二十世紀開始,華人教會及神學院對靈命培育(spiritual formation)的熱忱和重視均有顯著的提升。其實,在基督信仰裏,靈命培育從來都是重要的課題;在二千年的教會歷程中,一直強調的「效法基督」,「活出基督的模樣」正正是靈命培育的使命及核心方向。因此,當靈命培育這事工或學科再次被教會及神學院強調之際,我們當認真思量「怎樣」的靈命培育才能幫助信徒在「效法基督」這靈程路上切實前進,否則靈命培育應有的焦點會變得模糊。

《神操》[1] (Spiritual Exercises)——此禱告操練手冊於四百多年前面世,是耶穌會始創人依納爵(Ignatius of Loyola,1491-1556)之名著。《神操》的操練旨在塑造一個樂意追隨基督、以基督的模樣為自身模樣的屬靈新生命。筆者認為《神操》雖源自天主教耶穌會的靈修傳統,但其與新教的靈命培育核心方向一致,亦是經過歷代信徒驗證的操練方式,所以定能給予每一位渴望在靈程路上切實前進的信徒,和從事靈命培育的工作者一些寶貴的啟迪。

筆者帶領《神操》的操練多年,本文整合了其中的經驗,以及對《神操》的神學觀及靈修觀的研究,深入淺出地把依納爵對「成為基督的模樣」這一屬靈旅程的理解,及如何的達成,並他在《神操》中使用的方法闡述如下。

基督:世人被造與被召的模樣

首先,我們得清楚,在依納爵心目中,世人是按「上主自己的肖像和模樣所造的」(《神操》235),而基督就是這形象的完美實現。因此,信徒只有在基督裏,才能尋獲所有關乎自身被造和被召的奧秘。依納爵認為耶穌基督一生的事蹟,包括祂的降生、生活、傳道、受難和復活,都是上帝對世人愛的絕對彰顯與體現。此外,在基督向我們啟示「上帝是誰」的同時,祂的一生、對天父的愛與順服,也一一向我們啟示了世人受造的原意與目的,就是「讚美、崇敬、事奉我們的主上帝」(《神操》23)。[2] 也即是說,基督就是受造的人類向天父發出讚美、崇敬和事奉的典範與模樣。[3] 換言之,成為基督的模樣,與基督生命一致,是信徒切實地活出人類受造的原意與目的的唯一途徑。[4]

從不自由走向自由

成為基督的模樣是人的天命(destiny)與召命(vocation),也是靈命培育必然的目標及基礎。對依納爵而言,成為基督的模樣,是一種內在生命轉化的過程,是一個從不自由走向自由的過程。[5]

在人性的敗壞,和撒旦的權勢之影響下,依納爵認為信徒無法自由地按照上帝的心意,即世人受造的原意與目的,去讚美、崇敬,和事奉我們的主上帝。信徒乃是一群不自由的人,正如使徒保羅所說,我們內心總是傾向隨從肉體的惡,和體貼肉體的事(羅七14-25)。按依納爵在《神操》中的看法,一個不自由的人,是一個自我中心的人,其心思意念、渴望與意向、理性認知與價值判斷、行為模式與對應方式等,總是被自我囚禁,傾向體貼個人的己愛(self-love)、私意 (self-will)和私慾(self-interest)。換言之,一個不自由的人是無力以神為中心、無法以「讚美、崇敬,和事奉我們的主上帝」為一切行動的原則與基礎。

神學家拉內(Karl Rahner)認為一個自由的人,並非指其擁有一種能力(capacity)能選擇向上帝說「是」或「不是」(say ‘Yes’ or ‘No’ to God );乃是像基督一樣,能在一切的事上,不被自我奴役與捆綁,生命總是能向天父開放,向天父說「是」。[6] 鮑維均博士亦指出,「自由」這概念並不能獨立存在,其根本是「‘freedom from what’的一個相對概念。」[7] 新約中「自由」(eleutheria)這一字就是指向一種與奴役相反,從罪的捆綁中釋放出來的自由(羅八2)。

因此,若要成為自由人,依納爵認為其關鍵是擺脫那些捆綁、轄制、妨礙我們全然向上帝開放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以是我們自身罪性的規律;或是一些我們愛或惡的人、過去成或敗的經驗;或是我們的意識形態、信念、神學觀點、價值觀、自我形象;或是我們渴望擁有或已擁有的生活模式或一些物質等等。[8] 換句話說,「成為基督的模樣」是一個擺脫不自由,成為自由人的生命塑造過程。這過程是一種內在生命轉化的過程,從擺脫內在的自我中心,到人性被轉化為擁有基督的自由,最終在真正的自由中,為上帝獻上自我,向上帝說「是」。這亦意味著靈命培育必然是內在性的,是生命深層的轉化與悔改,非只著眼於外在生活方式與行為模式的改變。(下期續:http://www.gcf.org.hk/?p=2767

[1] 《神操》是一本供操練者和領神操者並肩而用的禱告操練手冊,整個操練旅程分成四大部分進行,內容以默觀耶穌基督一生的事蹟,及分辨上帝在自身身上的呼召為主要的骨幹。

[2] Harvey Egan, The Spiritual Exercises and the Ignatian Mystical Horizon (St. Louis: Institute of Jesuit Sources, 1976), 105.

[3] 黃錦文:〈聖依納爵的基督論〉,(香港:聖依納爵與聖十字若望的對話研討會,2014),7-13。

[4] 相關討論,可參閱Harvery Egan, The Spiritual Exercises and the Ignatian Mystical Horizon.

[5] 關於《神操》中「自由」的概念,及神操操練與屬靈自由的內在關聯性,可參閱John English, Spiritual Freedom: From an Experience of the Ignatian Exercises to the Art of Spiritual Guidance (Chicago: Loyola Press, 1995);或Harvery Egan, The Spiritual Exercises and the Ignatian Mystical Horizon.

[6] Karl Rahner, Meditations on Priestly Life, trans. Edward Quinn (London: Sheed and Ward, 1970), 30-38, 194-207.

[7] 鮑維均博士在環球聖經公會主辦「恩典與自由」的聖經講座中,提及此見解。

[8] 這意味著任何的東西,不論是好或壞,都可以在某種處境下,成為我們向上帝全然開放的妨礙。因此,時刻的省察與分辨是必不可缺的屬靈操練。這也是依納爵靈修的精髓所在。

文章原載於《中宣通訊》第158(20151-2月份),版權所有,承蒙授權轉載。

Share

Leave a Reply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