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與知道/梁錦華

Share

small icon 2

 

 

那個管宴席的人嘗了那水變成的酒,並不知道這酒是從哪裡來的(只有舀水的僕役知道),就叫新郎過來,對他說:「人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人喝醉了,才擺上次等的,你倒把好酒留到現在!」(約三9-10)

從人間的觀點角度看,這是耶穌在世所行第一個神蹟的結果。這個聖經形容為「不知道」的管宴席的人,為這件事給予一個頗具權威的結論,竟然只是一個隨意的憶測;他嘗試找來新郎以印證他的想法:「你倒把好酒留到現在!」這或許是他在「不知道」中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估計推測,而聖經就很特別的——或者是作者有意的留白——沒有記載新郎的反應或回應。管宴席的人的憶測,就成為了這個神蹟故事在人間留下的結論;或者在加利利的迦拿小城,從此就對這位在婚禮中別樹一幟的新郎另眼相看。(這可是今天籌辦婚事的新人們夢寐以求的事情?)

我們不知道的實在太多。我們又都像聖經中管宴席的人,喜歡以知道的姿態為人事世情推演出各種的原因或結論。全城都是評論員。米蘭‧昆德拉曾經分享一句猶太諺語給他的啟迪:「人們一思索,上帝就發笑。」「為甚麼人們一思索,上帝就發笑呢?因為人們愈思索,真理離他愈遠。……因為人從來就跟他想像中的自己不一樣。……他們不但未曾看透世界,連自身都無法看清。」我相信上帝並不嫌棄人的思索與求真,我們的問題怕是聽不到上帝幽默的笑聲,就煞有介事地為我們不太知道的事情給予一個確鑿知道的定案,將上帝的笑聲、也將耶穌的神蹟排拒在我們的世界之外。(然後,用我們的「知道」將自己的人生封鎖起來?)

不,聖經說有人知道:「只有舀水的僕役知道……」又不過,在這個故事中有「話語權」的似乎是管宴席的那位,而不是一眾勞苦功高的工友僕役。我比較在意的,是聖經描述可以品嘗(至少是第一個品嘗)耶穌那從水變成的酒的是管宴席的那位,而不是那群辛勞(又戰兢)的工友僕役們。說不準婚宴沒有酒其實也是那管宴席的犯了錯或不小心以致。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我們能說這是恩典嗎?或者,恩典跟誰有話語權無關,恩典也跟誰享有豐食美酒無干;恩典是知道,知道上帝藉愛子在我們中間,扭轉乾坤,又不為人知。(在聖誕節期讀這段故事,我想起在曠野的牧羊人和在這個婚宴中的僕役,是何其相似。)

是以,約翰福音為這神蹟所下的結語,才是我們真正的安慰:……他顯明了自己的榮耀,他的門徒就相信了他。(約三11)在今天的香港,我們尤其要尋求這份安慰;而「知道」這份安慰的,又將如婚宴僕役一般何等隱藏。

Share

Leave a Reply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