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記(九):回憶與編織/李均熊

Share

small icon 2

 

 

出埃及記十一章開始,我們進入以色列人出埃及最關鍵的事件,就是上主擊殺埃及中無論人畜所有頭生的情節。從宣告的方法,以及事件的敘述,第十災也與前九災截然不同。而且,由第九災進入第十災,當中的轉接其實也十分奇怪。當九災結束時,明明摩西說再也不見法老的面(十29),但第十災的預告卻表明摩西在法老面對「氣憤憤」地出去(十一4-8)。究竟我們應該怎樣看這一段?

我認為這個「不見又見」的錯覺,是源於摩西兩段說話之間(十29與十一4-8)出現了上主對摩西的說話(十一1-2)和敘述者的插語(十一3)。若我們抽起十一章頭三節,則摩西對法老說不再見他後,隨即宣告最後一個將會降臨的災害,然後便氣沖沖的離開法老,直至法老再召摩西見面(十二31)之前,摩西的確也不再見他了。那十一章頭三節的出現又如何解釋呢?或問,記載這三節可會帶出甚麼效果呢?這裡我大膽運用一種電影電視的拍攝手法去進行解釋。上主對摩西的說話和敘述者的插語,乃是一種「蒙太奇」的效果,是所謂的閃回插敘(flashback)手法。上主對摩西的那一番說話,其實早於摩西在最初、在曠野邊緣遇見上主之時,上主已曾對摩西宣告(三19-22)。這裡在閃回的插敘中,當中用語自是不同,那是要配合摩西當時面見法老的處境。想像當摩西說不再見法老時,回身正要離開,突然一點靈光(可以用霧化cross-fade鏡頭交待),摩西憶起上主曾說再降災禍,同時摩西回想最初在曠野上主對他的說話,種種回憶湧上心頭,摩西於是回頭一望(這時正好就是敘述者的插語,人人都被摩西的回望所震懾),作出上主決定性的一擊的宣告,然候帶著滿腔感受(怒、哀、苦?這些是少有在聖經敘事出現的元素)而離開。

就算我們認為聖經敘述未必有這般現代戲劇的效果,聖經敘事者卻毫無疑問將之前出現過上主的說話連繫到最後這個關鍵十災,使讀者最終明白一切上主早已預見,一切不是偶然、衝動的結果,乃上主掌握、計算的最恰當的處理,因此事情的演進,雖然向讀者隱藏,但上主已深知應如何去回應心硬的法老,實施祂對子民的救贖。

譚詠麟有一首金曲《編織》,林敏驄所填歌詞的第一句是:「忙於編織舊記憶絮,編織使成為故事……」有時當我們回望人生所遇到的事件,我們需要嘗試將之連繫起來,使之成為一段有意義的故事。事件若不透過某種敘事處理去呈現,我們又怎樣解釋個別獨立事件之間,其實有著有機和相互的關係呢?透過聖經敘事的解釋向度,我們知道人生背後必有一神聖的手,將看似混亂、無關的人生際遇,「恰巧」地串連起來。

Share

Leave a Reply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