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基回顧.文章重溫]走訪陳惠嫦女士

Share

(節錄自《成人@召命1957-2007》畢基50周年金禧紀念特刊)

陳惠嫦(人稱「亞橙」),可以說是一個完完全全的畢基人。為甚麼這樣說呢?首先,她曾經在77-82年間做過FES的大專部同工,並於任職期間和斗叔(錢北斗)一起協助畢基的事工。94年,她重回FES的大家庭,並且成為首一位專責畢基事工的同工。她雖然因為嫁人而暫別畢基,卻又很快地再以執委身分協助畢基的發展。故此,說她是個完完全全的畢基人也不為過,也因為這背景,她是一個埋身接觸和見証畢基多年來發展的人。

談到七、八十年代的畢基,亞橙說:「當時很強調mission,很多人選擇做老師、護士,正正反映了當時的基督徒所懷的服侍心。『你的mission是甚麼?』是最常問的問題。」她又說:「當時由畢基去組織的東西不同,反而有很多同一專業的人自發地走在一起,TCF和NCF早已存在,而且是相當蓬勃的;有一個lawyers’ group外,還有Architects’ Mission,他們都是強調專業的使命感的。」主動性總是伴著使命感而來,使當時的基督徒畢業生運動明顯活躍。

承接著「使命」的課題,畢基活動的性質也集中討論有關的議題。亞橙說:「就像『認中關社』這些課題,並不像後來那樣容易理解,我們就會探討這些議題的應用立場及聖經基礎。」她又說:「我很記得當年馮檢基參選市政局,我做他的助選團,教會就叫我分享『我的參政感想』,其實我不過是做助選,算甚麼參政呢?!然而,在八十年代的香港社會,社會和教會也未很開放,基督徒參政是相當進步的東西,GCF就是會關心和探討這些關社行動的聖經基礎及實踐。」她的個人經歷正反映了畢基在八十年代時期的一面。

94年,在救亡行動下,FES把可以聯絡上的畢基前人都重新聯絡上,而亞橙更被招攬成為了畢基的首位同工,雖然只是半職身分,卻標誌了畢基一個新發展。她說:「當時的Exco有很多東西要處理,我就負責去聯絡不同的專業群體,看看有甚麼可以幫忙,也希望看看有沒有交流和合作的機會。後來,我們發覺不同的專業團體各有自己的獨特需要,共同點並不多,所以未有甚麼進一步的行動。」畢基重新啟動時,同工只得她「半個人」,Exco人數也少,事工自然不多,同工的工作也集中在networking。大概一年後,亞橙因為結婚要離開香港,於是找來了胡仕揚弟兄接替職位。幾年後,她又重返香港,並以執委身分繼續參與畢基的工作。

比較著不同階段的畢基,亞橙說:「召命從來都是核心的關注。早期,Exco人數少,由中央籌劃的事工不多,反而不少是自發的東西。除了剛才提到的專業團體,還有OGO(也是CYGO前身)這類關懷海外回流畢業生的事工,醫生和好些人在工作崗位以外的社會服務,都是那些畢業生自發組織起來的。今日有很多基督教機構也是二十年、三十年紀念,就可以知道那時的畢業生運動是那樣的蓬勃。或者我們可以說,沒有同工的日子,是沒有很多組織化的活動,但畢業生運動的影響卻一點也不能小看。」

亞橙覺得畢基在九十年代初討論的議題,和今日的情形也有分別,她說:「那時,強調使命感,關注的是社會。今日的GCF,實在是多了不少和survival有關的事工,這點和當年的確有所不同。或者這與大專教育普及化有相當的關係吧!」

不錯,今日的基督徒畢業生面對的問題,和二十年前、十年前真的有相當的分別,畢基作出調整,是時代的需要改變。但正如亞橙所言,「召命從來都是核心的關注」,相信畢基在未來的日子,還會繼續為信徒之能「活出召命」而存在。

Share

Leave a Reply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