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進路對談會:離開OIA園區後仲點讀經」活動回顧】

Share

OIA查經法一直深受華人教會喜愛,然而近年坊間衍生了不少新讀經進路。有見及此,GCF在本年度的會員大會後舉辦了「讀經進路對談會:離開OIA園區後仲點讀經」對談會,邀請到「愛碼讀經法(OIMA)」、「分比問想」和「讀經的三個世界」三種讀經法的代表:黎惠儀牧師、何志朋傳道(Jabez)、盧家輝先生(Fox),一起回顧過往在「OIA園區」的日子,以及發展新讀經法的心路歷程。

黎牧師憶述在自己學習查經方法的過程,以OIA直線邏輯為進路的歸納式查經法(IBS)的確幫助她有較客觀的角度了解經文的結構與內容,有較理性及智性向度掌握經文的意義與拿捏實踐經文的原則。及後,從靈修學進路,發現讀經的動因是「愛」,而OIA下的默想,欠缺心性層面的想像,遂驅使她在OIA的閱讀與實踐經義之間,注入靈閱(Lectio Divina)這古老的讀經傳統,加強「默想」元素,期望讀經者感悟上帝的愛,並在沉浸經文與禱告中,進入自我發現之旅,最終發現並肯定上帝所造的我所是。

Jabez分享「分比問想」的發展,是為了回應後現代思潮下對於知識的挑戰:讀經者以為能夠客觀歸納經文的教訓,但其實自己是帶著不同的信仰前設閱讀。因此,「分比問想」期望從問題追溯發問者背後的信仰理解,透過群體與讀經中的沉澱默想,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 (growth mindset) 的群體。

Fox則引述聖經學者Ulrich Luz的比喻,經文作為一種古代文學,直接搬到現代嘗試實踐,就好比進食未經處理的凍肉一樣。因此如果能在讀經的過程,除了觀察文本之外,亦能考慮到作者身處的時空,以及讀者自己的處境如何影響詮釋,就能對經文有更全面的理解,發掘「作者、文本、讀者」三個世界融合一起時產生的意義。

這場對談讓我們看見,讀經的方法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應當與時俱進,回應不同時代和群體的需要。期望同道的持續思考,能幫助信徒的讀經不僅停留在理性理解,更讓經文真正進入生命,成為生命更新的力量。

Share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