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文化使命】專業對話論壇-「雖然聖經人物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活動回顧
近年,香港人的精神健康問題引起大眾日益關注,跨學科的資源有助信徒宏觀地思考人身心靈的整全發展。引用創傷理論研究《以西結書》的GCF同工Fox,及精神科醫生許龍杰醫生,則嘗試透過對精神病患的研究,引發我們在這方面的信仰思考。
Fox以他自己對《以西結書》第一章的翻譯作為切入點分享。經文原文的文法並不連貫甚至錯漏百出,令學者估計這現象是否反映以西結的心理狀況,以至以西結有可能是罹患某種精神疾病。考慮到以西結經歷了猶大亡國被擄的巨大災難事件,經文所呈現的破碎似乎與以西結當時所受的創傷有緊密關連。
許醫生則分享精神病學的發展歷史作為回應。雖然現今科技發達,但精神病無法依靠化驗檢測,只能以病人的病徵作判斷。若果現今出現一個有如以西結般的人不斷「胡言亂語」、反複拉著身邊的人「分享異象」,可能也有機會被認為是有精神病。許醫生笑言,最直接判斷以西結見的是異象還是幻覺的方法,就是讓他服藥看之後情況會否仍然持續。
如果以西結所見的異象實為精神病的幻覺,會不會影響了聖經作為神話語的可信性?Fox認為這正是信徒需作神學反思的地方:為甚麼上帝不能使用一名精神病人所見的東西說話?聖經的「可信」,不在於文本或者作者本身完美無瑕,相反聖經研究的發現讓我們看到的是,雖然經文千瘡百孔,但上帝仍然使用它說話。這問題背後反映的,反而可能是信徒如何看待精神病患的意識。
許醫生回顧自己的信仰歷程,自幼接受基要信仰教育並曾積極投入教會生活,但因教義與現代知識衝突及道德壓力等原因,現已偏向自由派立場,探索多元信仰。雖然不再自稱基督徒,但依然認為信仰能帶來心靈的安定與健康。人是有限的,但只要人的心靈能依靠於永恆,與人生的變化痛苦虛空相比,那永恆不變的是最終極的安全感歸屬源頭,而那就是精神健康最穩固的基礎。
信仰不僅是知識上的,人的身心靈健康,亦是透過人破碎生命啟示祂永恆安慰的上帝所關注的課題。盼望信徒以至整個社會都能增加對精神健康的意識,為這疲累的都市帶來一絲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