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F -《我的馬拉松》電影分享會 / 孔德承(Ben)

Share

「喜歡看電影和邀請你帶電影分享會可以是兩回事。」主持一開首的引言道出了我的心聲,在此先感謝皮皮Jr當晚的分享,不單分享了一齣好戲,同時透過當晚的電影讓參與的人有所反思。

運動主題的電影往往給人一種熱血的期待,透過不斷的突破、超越自我而達到目標的橋段可以說是百看不厭,彷佛每次都會喚起觀衆心靈深處的不甘,或是被生命的可能性所感動,當我以為《我的馬拉松》(下簡稱《馬》)也是同類型的運動電影的時候,驚喜就在此開展。

《馬》是真人真事改篇的故事,講述一名患有自閉症馬拉松選手的一生。電影中除了記述主角如何在有限的表達能力下與跑步這個運動互動,同時細膩地描述了主角、主角的母親以及主角的教練之間各人的心路歷程。片中並沒有「流汗爆肌」的視覺沖擊,也沒有筋疲力竭的吶喊,只有淡淡然的拍出各人內心最有血有肉的掙扎與情感,並在社會的白眼襯托下,不斷去問「為什麼要跑這場馬拉松呢?」

當晚的分享會中,皮皮Jr 在電影的不同階段都會稍作停頓,讓參加者思考一組問題:「媽媽對主角好嗎?」,「教練對主角好嗎?」,「主角喜歡跑步嗎?」。在故事情節的帶動下,有很大的反思空間。究竟什麼是真正的「為你好?」,為你好的「好」,是你的好?還是我的好?

《馬》讓我回想我身邊所接觸的中學生,他們雖然不像戲中主角一樣有著自閉症,但在現今香港教育制度底下,他們往往同樣的難以表達自已最真實的想法和情感。他們雖有自如的表達能力,卻沒有被聆聽的空間;從少到大,在理想與麵包之間,面對現實的高牆,他們近乎失去了選擇的能力和權利,在心底裏最真實的呼聲,已早早習慣了被遺忘和忽視。

電影最後一幕映著主角在馬拉松比賽的起點,面對媽媽的勸阻和各種風險下,仍選擇聽從自己熱愛跑步的心聲,踏上跑道。最後主角究竟能不能完成馬拉松,或是成績如何?我相信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也是最感動的,是主角決定踏出那忠於自已的一步,從那一刻開始,主角就好像從一生緒多的捆綁中得到釋放。話說回來,這不是好像我們所相信的福音一樣,為信的人帶來生命的釋放及更新,並恢復上帝創造我們原來的樣貌和心意嗎?

photo credit:https://pixabay.com/zh/users/jill111-334088/

想看好戲,想有反思,萬勿錯過:下次分享會3月19日,一齊欣賞分享嘉賓極力推薦的德國電影〈最後的馬拉松〉,電影從未在香港上映。講述70歲”再”起跑的老伯,追求理想。
立即網上報名: goo.gl/HeZjxr  活動詳情:http://www.gcf.org.hk/?page_id=5383

Share

Leave a Reply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