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罪共相:團結中抵抗/黎嘉晉

Share

馮煒文前輩的《市井.罪人.被罪者》[註1],扭轉固有對罪的理解。深刻了解人是罪人,亦是被罪惡權勢所侵害的——即被罪者,我們會發現人的共生相,就是與萬物一樣,共同等候脫離罪惡的轄制。福音之下,我們是領受恩典的見證人,見證祂的拯救。這種雙重的身分,教我們勇敢進入別人苦難當中,與他人團結,一同抵抗扭曲人性的欲望與誘惑。

十字架是基督愛的標記,祂選擇承受人的苦難,進入榮耀裡。德國女性主義者、解放神學家Dorothee Soelle認為,基督的權能就是愛(powerless love)——由祂出生、受試探、傳道,祂都不是以猶太人所期望的君王出現,相反祂是「謙謙和和地騎著驢」(亞九9)。最有力的武器,並不是千軍萬馬,而是甘願被掛在桿子上、木頭上的愛,這是基督的拯救。

這種對上主的認識,影響我們的生活。祂深明我們被罪惡侵犯的事實。昔日耶穌呼召門徒,正是帶領他們進入新的群體,一個相愛、團結、慶賀、受苦的門徒群體。且慢,被罪惡侵擾不就是夠苦嗎?基督不是已經擔起人的罪惡嗎?何以歸入祂的門下仍要遭受苦難,並且成為群體的記號?從來,罪惡沒有離開過我們,正如馮前輩所言,被罪的景況是事實;歸信主前如是,之後更如是。世界會因門徒實踐不一樣的價值而產生厭惡——問題是我們的歸信有多認真。

倘若我們是真跟從耶穌,我們沒有二路。少年財主懇求永生之道,耶穌的要求是清楚不過的:「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可十21)少年財主因為產業很多,就憂憂愁愁地走了。他保有自己的財產與身分,卻失了基督。他無法捨棄自己的「命根」,不能與窮人分享所有(possession),與受苦者認同(identify with the sufferers),這個犧牲的代價實在太大,令人不安了。

「來,跟從我。」是基督的呼喚。昔日耶穌明明向門徒闡述祂的景況:「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路九58)在耶穌時代,跟從祂就是決心與祂過四處流浪、不安穩的生活。少年財主的失落,在於他不願成為無有(nothing),脫去包裹自己的偽裝——名譽、地位、財富,並與窮苦者團結,赤裸的跟隨耶穌。

財主的事例並不只是富人的寫照,更是我們每一位信主者的挑戰。我們能離開自我的迷戀,不緊握產業、舒適、肉慾,自由的投向祂嗎?被罪者的真相沒有叫人絕望,相反它讓我們面對糾纏自己的假象,負起生命的責任。這趟生命向內歷程也指向行動。Soelle認為,與主聯合並不是隱世遁逃(God-separate-from-the-world),而是與祂合作、互動,站在一起,並跟其他人團結抵抗我們文化的價值。她說:「選擇生命意味著擁抱十架。這是指忍受十架、艱難、成功的缺欠、一人獨站的恐懼……擁抱十架在今日是指在抵抗中成長。」

來到英國修讀和平與衝突研究,已有半年多了,察覺自己對世界的認識是如此的渺小。切切尋找自己在世界的角色,說來美麗,卻難免過於自負。從馮前輩與Soelle的文字中,找到令我釋懷的方向,叫我意識苦難的共同性——離開自我牢籠,與受苦者連結,當發現上主一直居住在世間,在所有人與人的關係裡。

 

icon1註1:馮煒文。《市井.罪人.被罪者》(修訂版;原書名:傳福音的再思)。香港: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契,2015。

 

 

 

參考書目:

Soelle, Dorothee. The Silent Cry: Mysticism and Resistance. Minneapolis: Fortress Press, 2001.

Soelle, Dorothee. Essential Writings. Mary Knoll, NY: Orbis Books, 2006.

Share

Leave a Reply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