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讀五經:It’s complicated/李均熊
申命記所展示的公民社會與權力制衡,相信並未在以色列社會中全面推行。就算猶大南國晚期在希西家王又或約西亞王任下大力改革推行,也在亞述和巴比倫等強國的打壓下無法長久。最後,以色列人所面對的卻是亡國被擄流徙的命運,在強國高壓政策下苟延殘喘。在這樣的處境下,申命記的社會理想形態更是遙遙無期。就算後來波斯國策容許以色列遺民回歸故土,甚至重建聖殿城牆,更甚至摩西律法在新的殖民政策下成為地區法律,申命記所追求的公民社會與憲法精神又有多少能落實呢?
當時猶太領袖並不是將傳統的律法和理想摒棄,而是透過新的視角來再行塑造。在五經的編修形成的過程中,第二聖殿以及猶大行省的出現,成為極其重要的一個階段。透過以斯拉-尼希米的見證,我們可以窺見祭司和利未人成為了當時的領導階層。現代學者的構想都認為他們透過其祭司的視野和神學,去為過去的傳統和律法進行整合,成為現時「五經」的原形。學者對五經形成的理論與重組其實十分複雜,傳統本原鑑別方法所提出的JEDP已不太適用。較簡單的說法是五經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較易分辨的祭司傳統(P)和多層次而較難分類的非祭司傳統(non-P),而祭司的觀點成為編修整合這兩大傳統的主要力量。只要看看五經最主要的經文便可見一斑。在五千八百多節的經文中,總計有一千九百八十七節約三分之一的經文乃是記述西奈山的敘述(出十九章至民十章);這段記述的中央部分,乃是基督徒所忽略的利未記!加上內中更有約櫃會幕興建的記載和民數記人民和利未人人口統計和分佈情況,祭司的筆跡從核心部分便貫串了整個以色列民族身分成形的歷史回顧。五經的第一章,不也是關注七日和安息的祭司手筆嗎?
祭司神學對被擄後群體其實是十分重要的。以色列人經過亡國被擄之痛,明白整個民族都破壞了盟約、得罪了上主。今日是否仍有機會回轉?上主是否仍會眷佑?昔日有君王先知作為中保代理,現在我們卻要親身建造,這再有沒有可能?回歸重建千載難逢,我們又會否再犯錯而錯失重建的機會?在這當兒,祭司就指出在古時上主其實已經為信仰設了把手,立下悔改的途徑:就是透過祭禮、贖罪、謙卑禱告認罪,上主可以再一次親近,上主亦會再一次臨近,上主必然再一次眷顧……
臉書設定中有「關係」一欄,當中一個選擇乃是「it’s complicated」。與前度復合、出走了又回來,戀人若即若離又愛又恨的糾纏,都會變得complicated。現代社會的複雜性,讓人與神關係也變得愛恨交織,若上主有臉書,祂與祂子民的關係會否都標為「it’s complicated」呢?初信主有如初入愛河的情侶,自然甜甜蜜蜜;在現今社會信主一久,我們有時會面對多少的不信、懷疑,有時甚至被引誘、犯罪、離開過又悔改過;教會這個家有時又變得太熟悉以至感覺太淡泊,又有幾多不滿、幾多不甘?我們和被擄回歸在強國統治下的以色列人,無論從社會狀況(讀這句的人要會意)到心理狀況到屬靈狀況其實沒有太大的分別。祭司神學怎樣幫助在強國下被統治(!)心理不安心靈懊悔的以色列人,同樣也能提供信仰的把手給今日活在複雜世情中的我們。(〈現代人讀五經〉需要暫別一下,回來再和大家細看祭司神學!)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