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墮落的結果(三)

Share

small icon 5

 

 

 

合法所得的財富仍然能造成傷害

不是所有累積而來的財富都是不公義的。不過,即使從合法途徑獲得的財富,仍然有可能帶來傷害。聖經在多處地方向讀者指出,財富是危險的。錢財可以帶來各種後遺症。

首先,財富可以令人驕傲自大。箴言廿八章11節指出:「富足人自以為有智慧,但聰明的貧窮人能將他查透。」有錢人容易相信自己的財富是憑他個人的聰明或努力而賺得的。以西結先知警告泰爾王說:「你靠自己的大智慧和貿易增添資財,又因資財心裡高傲。」(結廿八5)

第二,財富常常令人自負自滿,並有虛假的安全感。何西阿書十二章8節中以法蓮的自吹自擂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我果然成了富足,得了財寶;我所勞碌得來的,人必不見有甚麼不義,可算為罪的。」而何西阿在隨後的一章言詞辛辣,描述以色列棄絕神:「這些民照我所賜的食物得了飽足;既得飽足,心就高傲,忘記了我。」(何十三6)在無知財主的比喻裡(路十二13-21),耶穌也指出財富的危險,因為它哄騙我們,使我們有虛假的安全感。當我們肚滿腸肥,生活愉快,對未來似乎充滿把握,我們就容易自以為不需要神。

第三,財富使我們心靈遲鈍,看不到周遭的深層需要,逐漸失去仁愛憐憫。耶穌在講述財主和拉撒路的故事(路十六19-31)時指出,即使討飯的拉撒路在財主門前困苦度日,財主仍然無動於衷,沉醉於揮霍的生活。諷刺的是,財主就算到了陰間,也只關心自己的需要,視拉撒路不過是小卒一名。

第四,最誘惑的是,財富俘擄我們的心,瓜分我們的忠誠。我們看到聖經承認金錢所擁有的權力。詩人警告我們:「若財寶加增,不要放在心上。」(詩六十二10下)申命記八章12-17節也向以色列人清楚說明這種危險:

恐怕你吃得飽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你的牛羊加多,你的金銀增添……你就心高氣傲,忘記耶和華——你的神……恐怕你心裡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

這些說話使人醒悟。也許箴言三十章的作者就是因為這個緣故而求神:

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上帝的名。(箴三十8-9

財富所帶來的危險在新約更加明確。耶穌的主要看法是這樣的: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太六24

瑪門 就是財利的意思。有些譯本例如NIV譯本,以大寫字母寫這個字,強調耶穌將兩個神對立起來,因為兩者皆要求我們效忠和敬拜。財富並不是中性的。它是貪得無厭的——只要你擁有一些,你就會繼續想擁有更多。難怪耶穌與少年財主會遇後,就對門徒說明:

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太六23-24

所以對於耶穌來說,財富是危險的。財富就像炸藥,可以帶來很多益處,但也可以造成很多傷害。而你的財富愈多,風險就愈大。

第五,財富和金錢的增加,會促使我們不滿足於現有的,於是我們渴望擁有得更多。我們與那些比我們擁有更多的人比較,嫉妒和貪婪就容易出現。事實上,積蓄更多和消費更多的慾念,使我們容易被操控。早於1929年,通用汽車一位主管艾倫(Floyd Allen)直言:「廣告是一盤令人們不知足,於是追求更好的生意。」[8]

最近,社會學家麥克格蘭(Bernard McGrane)提出,

所有廣告都有一句潛台詞:「你對現況不滿意,事情糟透了,你需要幫助,你需要拯救。」這樣,廣告的設計是要引發無盡的自我批評,各種焦慮,然後向你介紹全世界的消費品,作為對你的拯救……相反,有一個信息你永不會在廣告裡聽到,就是:「你很好,你不需要任何東西,你只需做你自己。」[9]

我們很容易發現自己永無止息地渴望更多。我們把自己訓練成不斷渴求。要在這個環境下明白甚麼是足夠,特別困難。也許雅各在寫這段經文時就是要談這件事:

你們貪戀,還是得不著;你們殺害嫉妒,又鬥毆爭戰,也不能得。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四2-3

第六,對於未來的需用,我們會感到焦慮不安。我們或會認為,只有那些真正缺乏的人才會整天憂心忡忡,但其實很多生活優裕的人都會有這種隱藏的壓力。餘裕的生活,似乎令我們更加焦慮,因為我們害怕失去的東西現在又增多了。

害怕缺乏,迫使一些人不必要地長時間工作,他們以供應孩子作為藉口,買最新款的玩意、最潮服飾給孩子,但其實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時間和注意。另一些人則害怕沒有足夠金錢安享晚年,結果他們計劃未來保障的時候,是犧牲了此時此地服侍神和服侍人、發展豐盛且有意義的關係或平衡的生活。

又有另一些人晚上醒著躺在床上,擔憂某項投資是否可靠,或幻想如何得到他們很想得到的房屋或房車。事實上,他們憂慮金錢相關的事情,多於其餘的事情。不就是這種憂慮驅使人做出一些他們平常不會做的事(例如詐騙、不誠實、犧牲友誼或放棄價值觀)嗎?

擁有多過基本生活所需,可以是我們一個重擔。耶穌在馬太福音六章聞名於世的一番話(本是對捉襟見肘的群眾說的)特別適切:

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1-33

耶穌這番話非常攪動人心。信靠神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在你預計不到未來的經濟時。但賴特(N. T. Wright)注意到:「耶穌要求跟從者不要為明天憂慮時,我們必須假設他以身作則。」[10] 我們若問:「真的有人這樣信靠神嗎?」我們可以答,至少有一個人可以做到。

[8] Harvey Salgo, “The Obsolescence of Growth: Capitalism and 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in The 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 5 (Fall 1973), 32.

[9] 謄自紀錄片 The Ad & the Ego (Parallax Pictures)。

[10] N.T. Wright, Matthew for Everyone, Part One (SPCK, 2004), 66.

(上一篇:世界墮落的結果(二)http://www.gcf.org.hk/?p=3239

原文連結:

http://www.theologyofwork.com/key-topics/provision-wealth/the-effects-of-a-fallen-world/

原文版權屬Theology of Work (TOW) Project擁有,本團契承蒙TOW Project允許轉載及翻譯成中文,特此鳴謝。

 

 

Share

Leave a Reply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