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悟/梁錦華

Share

small icon 2

 

 

「摩西見了那異象,覺得很驚訝……」(徒七31)

對比出埃及記,使徒行傳中司提反殉道前的講話(七2-53),為我們提供了更多有關摩西的資料。是司提反告訴我們,「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辦事都有才能」;也是司提反向我們透露摩西心裡的意念,「他以為他的弟兄們必明白上帝是藉他的手搭救他們」;最後,亦是司提反提供了這個摩西關鍵的年歲:四十歲。四十歲的摩西,他一面伸張正義(七24),一面調解復和(七26),很難想像他只是逞一時之勇毅;反之,四十歲,或者已經是他悉心等待的最好時機?學問才能已臻成熟,民心想必也「領悟」(七25,《新漢語譯本》)這是上帝藉他的手拯救的時間。往後故事發展不似預期,我們會否也能體會他的錯愕或失落?

所以,再一個四十年後,在西奈山曠野見到上帝顯現,摩西的「驚訝」就惹人沉思。上帝的時間總叫我們驚訝。上帝的時間和我們的時間分別在哪裡?這一個問題幾乎涵蓋我們對人生理想與召命的大部分關懷與掙扎。使徒行傳描繪的摩西愈有學問才幹,他的抗命情懷愈顯熱誠,上帝的時間,就愈讓人覺得荒謬至不可理解。有一種理想,上帝認為值得四十年的等待;當然同時,有一種奴役,上帝容許多四十年的存在。我們實在不能測透。連最有能力的摩西的意志都被磨蝕了,上帝卻說時候到了。誰說歷史是民心的依歸?當摩西的豪情壯志點滴無存,上帝就真的「藉他的手搭救他們」。這一次不明白(「領悟」,七25)的,是摩西自己。

另一個四十年的等待,或者是屬於上帝的等待。

司提反談論摩西,緣起百姓誤會司提反污衊他們所尊敬的摩西和律法(六11、14)。又與出埃及記不同,司提反形容摩西逃離埃及的肇因,並沒有提到法老的追殺(參出二15),而是摩西「聽見這話就逃跑了」(七29),甚麼話?用司提反的講法,是以色列人棄絕摩西的話(七28、35)。摩西的離開,有幾多是怯於法老的威嚇,又有幾多是痛於同伴的棄絕?摩西在曠野的落寞與流離,是感懷壯志未酬,抑或更多是來自他的一腔熱誠與付出被「弟兄們」無情拒絕,是這既羞且恨的關係糾結,最終令他長久喪志?

「這摩西就是有人曾棄絕他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領袖和審判官』的,上帝卻藉那在荊棘中顯現的天使的手差派他作領袖,作解救者。」(七35)在司提反心目中,四十年前被「推開」(七27)的摩西,四十年後其實也同樣被同一群人「推開」(七39,《新漢語譯本》)。司提反想說的是:你們其實從來沒有真正尊重上帝選召的人,包括摩西。司提反說的當然不只摩西,也包括主耶穌,也包括他自己。人唾棄拒絕的,上帝選立為領袖與解救者。另一個救恩歷史給我們的困惑。今天,我們是否還未領悟這功課?

Share

Leave a Reply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