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記(十一):自由與曠野/李均熊

Share

small icon 2

 

 

十災過去了,逾越晚餐過去了,埃及人的長子已被殺,一切都不能回頭了。「以色列人住在埃及共四百三十年。正滿四百三十年的那一天,耶和華的全軍從埃及地出來。」(出十二40)表面上看,以色列人是以一種如軍隊戰勝敵人、凱旋勝利的姿態離開埃及。但仔細看,其實以色列人出埃及並非如電影或一般人想像中那麼興高采烈。猶太女作家Avivah Zornberg從心理分析加上拉比文學的提示,指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解放時刻,其實暗藏陣陣晦暗色調。「在橫過邊界的一刻,我們或會得意洋洋、被自由灌醉;在很多關於這種穿越藩籬獲得自由的文學描述中,就算是身處險境,當抵達「彼岸」時,一種令人暈眩又充滿象徵性的喜悅才是最主要的反應。不過,在出埃及的敘事中,我們找到的卻是充塞著的負面語句。」在以色列人被埃及人「催促」著要「打發他們快快出離那地」的當下(十二33),他們帶著的是「沒有」發酵的生麵,因為「不能」耽延,所以也「沒有」為自己預備甚麼食物(十二39,原文是連續三個否定副詞)。在以色列自由的路上,雖然非利士地的路較近,但上帝卻「不領」他們從那裡走,因為上帝也「恐怕」百姓遇見戰事就會後悔要回埃及(十三17,原文也有兩個否定副詞)!

以色列出離埃及,一方面不錯是要脫離奴役得享自由,但另一方面呢?前面是一條可能更艱難的曠野道路。曠野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供應,同時又充滿危險、兇惡、敵人、沒有支援。在臨海邊緣,當面對埃及的追趕時,以色列人說了甚麼?你真的不能叫醒裝睡的人:「難道在埃及沒有墳地,你把我們帶來死在曠野嗎?你為甚麼這樣待我們,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嗎?我們在埃及豈沒有對你說過,不要攪擾我們,容我們服事埃及人嗎?因為服事埃及人比死在曠野還好……」(十四11-12)以色列人在埃及何時跟摩西說了甚麼「不要攪擾我們」云云的說話?反而這些說話出現在之後民數記的記載中:因為曠野沒有糧食沒有水,食物又淡而無味,以色列人又向摩西發怨言說:為甚麼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民廿一5)以色列人寧願死在埃及也不願死在曠野,覺得回去埃及更好(民十四2-3);以色列人因為要吃肉,就哭著說:我們在埃及多麼好!(民十一18)

出埃及的當兒,敘事者其實在準備讀者迎接前面的困難,因為真正自由之路還很漫長。一連串的負面語句,像是告訴讀者:不要開心得太早,真正的考驗現在才開始;你看,以色列人真的值得上主拯救嗎;你看,他們的信心多麼短暫;你看,他們準備好去迎接自由了嗎?再沒有掌權的指使他們如何工作,再沒有人為著奴役供應他們飲食所需,他們是否預備好去迎接真自由所帶來的不確定嗎?他們願意由上主引導行那不知的道路嗎?他們能面對信心的考驗嗎?

我們呢?莫忘初衷。

Share

Leave a Reply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