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經課(十三):太廿六27-28/蔣文忠

Share

small icon 2

 

 

「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
(太廿六27-28)

今日教會施行聖餐的意義是甚麼呢?只為記念主的死、或只求赦罪的恩?聖餐委實不只帶來心靈慰藉的作用,當整個群體一同領受餅和杯時,教會不是處於完全被動的狀態,反之,藉此具體回應基督的恩典——教會竟與基督聯合,成為祂的身體,分嘗祂的生死、捨命服事。每逢教會參與吃餅和喝杯的行動,便重新被帶進為世界擺上生命的使命承擔。基督以自己的血(杯)、肉(餅)與教會立約,表明教會是屬祂的,與祂生命相連,提醒教會不可能只為著自身而存活。

基督的寶血是為「多人」而流出,使世人的罪得赦免。「多人」不只是教會的小眾,而是包括整個人類群體,換言之,教會是「多人」的一部份。今日,教會謹守基督的吩咐,喝這「立約的血」,進入基督為「多人」擺上生命,便定意成為一個踐行使命的運動(a missionary movement),而不是一個維繫建制的組織(an institutional structure)。當教會愈以基督為生活的中心,愈能走出自我中心的圍牆,愈敢於向世界敞開一切所有。

聖餐表徵基督為「多人」而傾出自己的愛。教會藉聖餐領受這愛,以順從來回應基督,並參與祂神聖的使命。所以,聖餐不是歷史重溫,或只將過去發生的事再現眼前;基督設立聖餐,定意在每次的禮儀中臨格於教會,將自己蒙祝福、被擘開的身體與教會分享,讓教會真實地經驗祂的同在、團契。這樣,教會不單參與在聖子向聖父獻上自己的感恩祭(Greek: eucharistia),亦進入聖子為世界而傾倒自己的神聖之愛中。基督與教會在聖餐中的共融團契,也是一個為愛受苦的契合。

因此,教會是為「多人」、為世界而領受基督的身體(Eucharistic body);因這身體承擔了「多人」的罪價,教會當像基督走進世界,與世人徹底認同,以無私的愛消解黑暗的權勢、承受世界的破碎。每一次的聖餐行動,表示教會不能略過受苦而高舉當得的榮耀,教會沒有離開罪惡的世界,更不是世界的審判者。若教會自以為聖潔、自視為榮耀的化身,又怎樣可以謙卑地與世界分享基督的赦罪之恩呢?

 

(原載於《時代論壇》第1392期,已獲《時代論壇》受權轉載,網址:http://christiantimes.org.hk)

Share

Leave a Reply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