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困囤限,還是同“時”天涯 ──碼頭工潮的信仰省思 ~ 黎嘉晉

Share

罷工,一直看不見的貨櫃碼頭情況揭開。持續整年的爭取,在未獲正視下,終於激發工人們站出來。學生、市民響應加入,在國際貨櫃碼頭公司頒布禁制令前,已經有千人參與。當各界送上金錢、飯盒、水、咖啡,工人臉上充滿雀躍與喜悅。

有聲援的學生形容,不單是工人受剝削,將來畢業,自己也是被剝削階層之一。為工人聲討合理的工資、合適的工作環境既是天經地義,而且這位學生看見的,更是體制的荒謬。

時代的巨輪驅速著人向前走,被待在後方的,怎樣竭力,也是徒然。控制巨輪的會說你,欠缺知識、高增值專長,吃下巨輪下的灰塵,是必然的。在前方的則自顧自的埋首於輪齒之中,發揮所用卻無奈的看著後方,抱歉「我幫不到你」。

同樣,當教會只見它本身是屬神的子民,卻看不見自己是民眾一員,遇上受盡壓迫的群眾,它就不懂得說話,或只戴上「政治鬥爭」眼鏡,祈求上主賜福,任由被巨輪犧牲的群眾孤軍抗戰。

教會與困苦社群,不自覺的愈走愈遠。而我們的神學,不自覺的,也陷入一種滿足自身需求的「中產意識」當中。

工作最基本在糊口

職場神學說工作聖俗不二分,工作本身有其意義及使命。或許並沒有留意,在聖經,工作本身最基本的「意義」,是人可以糊口,換取生活所需。這是上主的應許,亦是在聖經中多番提出的要求。

今天職場面對最大的問題,是社會經濟結構切割了工作與生活條件的關聯。每日勞碌工作,換不下安居之所,既追不上物價騰貴之苦,亦談不上能夠照顧家人所需。這是打工仔的實況。

一星期了,學生、青年與工人走在一起,聚集在碼頭迴旋處,堵塞碼頭出入口,在附近空地舉行晚會,向不義的外判承包制說不,訴說財主吃人的惡行。「養得起李嘉誠的」是千千萬萬港人,「養不起家庭」的同樣是勞苦大眾。

神學必須具處境性的。當教內同道跟從說,職場須復興,須要靈火,或許對錯了靶。望見現實,當人汗流滿面,仍不得飯吃,當社會集體同樣承受金權剝削,我們的神學也不再可能只登高堂,揚揚說著使命理想,而看不見底蘊。

這讓我想起查考在「市井查經:工作不為奴 出埃及記的生存之道」中查考出埃及記第五章時,思想法老指揮監督及以色列首領,下令「不照常把草給以色列工人做磚」以懲罰以色列民「曠工」時,我們大專畢業生信徒體會深刻的,或許是自己成為或作為「首領」的無可奈何──即或明白法老苦待百姓,卻又要服從在上的命令,所害怕的是百姓不能如常交納磚的數目,自己因而遭遇禍患!

我們有沒有看見,自己其實都是百姓的一份子、同受壓迫呢?離開自困的桎梏,與同是面對體制高牆的民眾一同呼吸,這可會是信仰所給予的力量!

讓我們重新感受村上春樹赴於○九年獲耶路撒冷文學獎的發言:「我們都是人類,是超越國籍、種族、宗教的個體,是脆弱的蛋,面對著一堵叫作『體制』的堅硬的牆。我們沒有獲勝的希望。這堵牆太高,太強——也太冷。假如我們有任何贏的希望,那一定來自我們對於自身及他人靈魂絕對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信任,來自於我們靈魂聚集一處獲得的溫暖。」

真實又活著的靈魂,已在我們心中。基督教所重視的復和,理應在此──審判權勢階級的壓迫,重新搭建工作與人的生活條件的關聯

(作者黎嘉晉為現屆執行委員)

Share

Leave a Reply

total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