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eetest Sound /陳榆

Share

昨天(6/5)無線〈星期二檔案〉做了一個不錯的專題-「改名」,我的孩子很少看嚴肅的節目笑到人仰馬翻。節目下半部講一個浸大MFA學生黃梓澄找尋同名同姓的故事。

其實,這個題材早在2001年,由一個美籍猶太人Alan Berliner已經拍過(The Sweetest Sound)。由於當年google還未普及,Alan有日突然問自己世上有多少個Alan Berliner,結果,在 “Eqosurfs”上找到十二個遍佈世界的猶太裔Berliner。Alan遂邀請他們飛到紐約一聚。

這部紀錄片拍得故然比黃梓澄豐富,因為黃梓澄只找到一個黃梓澄。但對Alan來說,那不僅僅是名字的關聯,還有大家作為猶太人流散在不同地方,他們的命運和對上帝作為的另類追尋。

十三個Alan Berliner走在一起,儼然變成了集體性格(collective personality)的當代表徵。這個舊約神學時常用到的名詞,將我們從“以色列”的注視放在最具體的“Alan Berliner”的身上。

十三個Alan Berliner交換著自己的故事,族系,母譜,嘗試找出大家生命的結連。原來,這個「我」和另一個「我」真真正正來自同一本源──上帝!

我,也曾試過找過陳榆,原來我的兒子也找過他父親的名字,可惜,找不到另一個。突然,我有一種孤單的感覺。

可幸,原來,在祖國,有另一個陳榆,不過她是小學生。有人曾經問過有社工陳瑜是不是我,也有人曾經問過有記者陳瑜跟我是否有關係,但通通都沒有。不過,我倒想過改名字,那就是陳…愚。

Share
total views